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范文

    王秀华

    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探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不断探求而实现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性人格。

    1、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很多重大发明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讲述无数革命先烈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才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等事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践史”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答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让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可先从“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辜负老一辈的辛勤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质史”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历史

    对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新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人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情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唐初出现“贞观之治”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围子初级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