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
范文

    李德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德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德育课教学改革还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正确认识德育课教学改革,确立科学德育课教学改革观,探索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是当前德育课教师的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德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许多职业学校是从中专学校而来,带有浓厚的传统教学模式,德育教学仍存在着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改革行动滞后,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过时,影响和阻碍着德育教学改革,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1.教学观念依然陈旧

    观念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教学观念是教师支配教书行为的主观意识。人的一切主观行为产生于人的主观愿望,人一定的主观愿望产生于人一定的观念形态。21世纪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化、到处充满激烈竞争的开放国家,这要求人们首先更新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各行各业的改革轰轰烈烈,这种改革表现在德育教学中,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但是,部分德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不思改革,不敢改革,更不愿改革,带有较多的甚至只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其结果只能削弱德育工作的实效。

    2.行动滞后,方法简单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改进德育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实际,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于为学生接受。但是德育课教师行动滞后,方法简单。首先,许多教师不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只注重书本知识,没有把理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学生的就业、创业相结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习惯于对受教育者一刀切,却不研究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这种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听得再多,认识再高,如果不去实践的过程,就会造成学生课前课后两个样,课内课外“两层皮”的后果。其次,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后:一是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滞后,连年的扩招,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压力,一些有能力使用现代化手段的教师,苦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匮乏而有心无力,只能使用传统的教学设施:二是部分教师尤其老教师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仍然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根本起不到教书育人的实效。

    二、确立科学的德育课教学改革观

    科学的德育课教学改革观,就是在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坚持育德为先,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教学观。

    1.育德为先

    胡锦涛同志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要突出育人特色,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结合起来,突出德育课的地位。

    部分职业学校有忽视德育课,不重视德育教师的倾向,甚至一些学校为了参加市里或省里举办的技能大赛,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等:一等学生集中培训和训练,只上专业课和技能训练、不上德育课,为的是在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二等学生重点上专业课和技能训练,德育课严重不足;三等学生上课正常,但是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质量,造成这部分学生有被遗弃之嫌。这种教学方式很显然是“一手软、一手硬”,培养不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也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规律。

    2.以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学业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业为本”是德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理念,使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逐步发生了变化。但是,部分教师忙的是如何让学生记住某一知识点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无法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问题学生层出不穷,德育课难以发挥德育功能,这也是职业学校普通感到学生难管的主要原因。

    3.能力为主

    教学的终极目的,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素质教育的真谛,也是体现能力为主的最终做法。

    能力为主不仅仅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和道德素质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应以培养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情绪方面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专业能力和求职能力为主,这些能力是学生在发展自己的生涯中所必需具备的能力。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企业对新进人员的期待是:(1)具有个人的管理、自信、朝向目标努力的能力,以及发展自己事业的理想,以取得成就为荣。(2)善于倾听和言语沟通。(3)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不同意见等。苏宁集团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与其类似,海尔集团的员工培训更是将德才教育放在首位,其次是价值观和专业教育培训。这对德育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探索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选择适合人的教育,就是以学生愿不愿听、愿不愿学、喜不喜欢,符合不符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规律作为标准。许多人认为德育教学“虚的多,实的少”。德育教师要探索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要将虚的和实的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1.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衡量一个德育教师是否成功,德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便成为重中之重。怎样优化德育课堂教学:(1)必须理清育人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把育人点放在首位。(2)必须正确处理起点与终点的关系,把起点放在首位。(3)必须正确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系,把重点放在首位。(4)必须正确处理兴趣和内容的关系,把兴趣放在首位。

    2.选择合适的德育教学方式

    教师要善于因班制宜,因人制宜,不应以“推陈出新”为目的,不应以不断翻新花样为标准。只要学生愿意和喜欢,只要符合党的教学方针,只要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就是合适的德育教学方式。德育教师必须做到:第一,处理好手段与现代传统教学化教学手段的关系,以现代化手段为主。第二,处理好实践实训与理论阐述的关系,以实践实训为主。第三,处理好德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以德育课堂教学为主。第四,处理好整体教育对象和个别教育对象的关系,以个别教育对象为主。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课堂,教育和教学效果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育人目的。

    3.焊接德育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

    现在用人单位用人的潜规则是有德有才要重用,有德无才可以用,有才无德不敢用,无德无才不能用。如何才能有效的焊接德育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呢?第一,德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扎实的德育理论功底和正确的德育教学方法,还必须花大力气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学会使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用德育知识指导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支撑德育知识,从而增强德育的可信度、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二,德育教师要善于向专业教师学习和交流,了解专业知识的体系、专业教学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将专业知识渗透到德育教学全过程,挖掘专业知识所蕴涵的德育因素,焊接德育因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使德育教学与专业知识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形成强大的德育教学动力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必须建立起全新的知识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

    德育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育人效果,德育课教师责任重大,在德育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德育课教师要有昂扬的激情,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去,彻底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观念、行为和教学模式,去实现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一,德育教师必须有昂扬的激情。就是要求德育教师用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中去,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有效的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启迪学生的人生。第二,德育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起来无味,学生听起来乏味,诺曼·文森特·皮尔说:“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他们将为此愿意随你而行。”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唤醒、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融入在一个温暖的教学环境中。第三,以教师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感情教学是教师职业道育的要求,一个德育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没有真挚的感情,不管他多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