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巧用微课建构高效生物课堂
范文

    秦冬妃

    【摘 要】本文论述运用微课预习新课、导入新课、演示内容、解决疑难、复习巩固的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效率更高。

    【关键词】生物课堂 微课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074-02

    新的素质教育环境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种大环境下,微课应运而生,教师在进行基础性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可将微课灵活地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抽象的画面变得具体、鲜活,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这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生物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使生物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运用微课预习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前预习是教学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效果也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微课是进行预习活动的好帮手。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点较为零碎,知识应用更是灵活多变,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类后制成微课,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对微课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学生对预习中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与老师进行问题交流,完成疑难问题的解答。长期坚持这样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例如,预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生物”中《细胞的增殖》一节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懂得简述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的周期性;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但由于有丝分裂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如果只阅读课本教材内容,那么很难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框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事先制作一个微课课件——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展示,且将整个过程分为若干个环节。学生只要控制鼠标点击哪个环节就会弹出哪个环节,听到不同声音的对这个环节的内容知识进行的解释说明。学生先观看视频课件,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就能较好地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由此可知,微课可将繁琐、零碎、复杂的知识构建形成局部知识网络。将之应用于课前预习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学生预习的难度,节省预习时间,提高学生预习效率;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微课导入

    教学课堂就像是一幕戏剧,而课堂引入就是这场戏剧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是学生熟悉的新闻、广告等方面入手,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材料,结合教学内容,设定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例如,当今社会生物科技迅猛发展,而生物知识是生物科技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准备材料时,可以找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技发展的优秀成果,将这些优秀成果制成微课。在讲课之前,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这些科技优秀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技术的奥妙,从而带着一颗探究的心去进行新知识内容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课堂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第五节内容《细胞中的无机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授课堂,播放了一段《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的影视视频。然后讓学生讨论,贾宝玉的话是否正确。因为是学生熟悉的电视场景,所以学生很兴奋,积极地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体内都有大量的水分。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并提出问题,女人、男人的体内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存在?于是,激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求。

    利用微课导入新课,不仅能够将学生快速地吸引到生物教学课堂的学习中,而且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欲望。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三、运用微课直观演示

    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会有不少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并不具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实验课程只能通过教师课上讲解来完成。没有实际操作过程,因此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普遍较差,而微课的应用正好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或是从网络寻找相关学生实验的微课视频,配上自己讲解,制作成微课。通过微课视频直观演示实验,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切身体会实验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实验中的知识内容,领会实验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的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学习中,这个实验比较繁琐,需要长时间地进行大量的实验准备工作。但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先从网络上搜索这个实验过程的微课教学视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加上适当的声音、文字作为辅助进行解说。如插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必须为平面,而下端要修剪成斜面,这样可以增大吸水面积,提高成活率;(2)每个枝条都要保留3~4个嫩芽,且保证嫩芽数量一致。这样到课上的时候,利用微课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能够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懂得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轻松地掌握相关实验知识,对实验内容的记忆也会比较深刻。

    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微课的形式完成实验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不用亲自动手就能学会实践操作技术,理解并及时掌握实验教学理论,懂得实验的注意事项,学会进行实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感受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方法和精神,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运用微课解决疑难

    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知识通常是隐含在复杂的生物现象当中,比如,光合作用的过程、兴奋的传导、染色体的变异、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细胞呼吸过程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等内容。如果教师在课上只能机械地讲解,那么会让学生感觉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能够解决疑难问题的微课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及消化。如果这样,那么就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都是兴奋的传导。虽然这个过程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当中,但却是我们只能感觉而不曾看过的。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学生熟悉而又抽象的内容。为了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述这个过程,在微课制作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当无效刺激发生时,不会出现神经冲动;当有效刺激发生时,就会出现神经冲动,神经纤维内外会出现电位差,进而产生局部电流,与此同时,可以演示电流的流动方向及电势的变化规律;当兴奋传导至末梢,会引起突触小泡释放,透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出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从而使后膜感受到兴奋。这种形式直观地将知识难点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由此可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微课可使学生对疑难知识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印象,迅速地消化、掌握那些抽象的知识内容。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微课复习巩固

    每个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要想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单纯依靠教师自己的力量还是很难达成。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复习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并制作成多个知识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复习。当学生点击不同的微课视频时,就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配套练习。当学生学完整个微课内容后,教师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就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可以对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使复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例如,在进行生物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中《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节复习教学时,教師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多个微课视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选择性点击复习一些基础性内容。比如,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及验证,用分离比 3∶1 进行习题巩固;学习基础适中的同学则点击观看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运用 9∶3∶3∶1 的比例进行计算;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则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异常分离比,如,9∶7;9∶3∶4;9∶6∶1;15∶1;1∶4∶6∶4∶1;13∶3。如此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教学,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果。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特点制定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随堂作业的微视频,将教学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再现,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复习。同时,也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补充教学材料,使生物课堂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生物课堂上微课的应用,使得生物课堂内容不再枯燥乏味,变得多姿多彩;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吸引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做到了有的放矢,还增加了学生对生物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合理利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效率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付良.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

    [2]杨建容.巧用微课? 助力高中生物教学[J].名师在线,2019(24)

    [3]赖克武.核心素养下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22)

    (责编 卢建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