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李志勇 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进行了教育实验,结果充分显示,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有极大的优越性。 笔者认为,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机械制图》教学中,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技术和手段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为趣味教学开辟了新天地。通过运用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使知识信息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起来。同时,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线性缺陷,使信息呈现多样化,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呈现于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再现、发展和变化去获取知识和抽象的理论概念,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认知路径。 二、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专业课,用传统的一支粉笔统天下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也不容易讲解。例如:在“相贯线”这一节的教学中,内容很抽象,用挂图和黑板上的图讲解相贯线的形状,学生很难理解,大部分学生会感到理解困难,从而失去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和信心。如果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再用制图软件绘制相应的立体图,由于电脑中的三维图形可以任意的变换角度,这样学生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观察相贯线的形状,学生感到很新奇,增强了学生学习观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相贯线产生很深的感性认识,并对一些复杂概念和抽象图形也能轻松理解。另外在识读装配图一节,有的学生对某些复杂零件的感性认识不强,难以想象出零件的结构形式以及与其他零件的装配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电脑演示组装过程的方法,先将各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展示给学生,在熟悉了各个零件的形状之后,再演示各个零件组装的过程。演示过程中,给学生逐一讲解零件的用途和设计原理,这样既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不受场地、环境的影响,同时能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可提供替代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倡主体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视听功能与计算机主动交互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呈现的教学内容接近于客观事物本身,具体、生动、形象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例如:学生们对立体图的感官认识比三视图要好的多,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的立体图,这样学生对物体的形状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逐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我们用实物模型进行教学,虽然也能达到这一目的,但是需要较多的教学工具和经费。 四、可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学生进校时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水平、知识能力与思维方式也不同,在接受与理解教学内容上存在着必然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全体学生使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一方面抑制学生的智力发展,另一方面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地对教学信息进行组织管理,使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形成问题组块并使问题组块合理有序、循序渐进、简难交替,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探讨,有助于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不同资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学生对专业课都能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可使创新教育与传授知识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创新的教,学生创新的学,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编制课件时,教师应注意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创造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创造个性的养成。在作物体的三视图的一节中,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作图的过程,让同学在看作图的过程中自己总结作图步骤和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留一些让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启发学生去感知,思考和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老师更容易教,学生更容易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