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化资源配置 打造工厂式校区 |
范文 | 姜明清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深入的校企合作是所有建设任务的基础和关键。学校通过校企的深度融合,以生产性实训为基础,综合教育功能、产业特征、企业元素,突出“校中厂、厂中校”特色,形成了“工厂式校区”,促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岗位对接,校企文化融合”。 海棠校区是学校2008年通过市场运作购买破产企业创建的新校区,学校以原有工厂车间建筑设施和生产设备为基础,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厂式校区”。 内外并举 整合资源 一是校内资源整合。调整专业布局、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将专业教学、生产资源整合至海棠校区,形成装备制造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平台。实现专业之间互补延伸,有助于专业特色形成和改造升级,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及产品加工的有机衔接。二是校外资源整合。准确把握企业需求,以项目为载体,引入5家企业进校办厂、3家企业建立产品展示中心、21家企业建立工作站,同时建立了10个培训基地等。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学校最终实现了机械厂、生产车间、教学专业组、生产部、技术中心、营销部、教育中心等核心要素的对应链接,完成了“工厂式校区”的构建。 虚实结合 服务生产 生产性实训车间根据学校“真实生产任务引领的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建成了数控加工、模具实训、焊接加工、机械加工等8个生产性车间,每个车间划分为下料区、加工区、材料库、工具室、学习区、展示区等生产教学分区。 虚拟车间是学校与CAXA公司合作共建的PLM体验中心。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化教学和液压气动系统组装及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同时体验中心与车间联网,实现设计程序实时传输、数据采集、生产控制及教学监控。而一体化实训场(部分)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矿山机电设备产品展示基地和驱动技术实训室。 筑巢引凤 多方共赢 工厂式小区的形成,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和行业企业技能人才成长的能力,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搭建起五个“平台”,即:服务企业的平台——先后10余次完成2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大赛集训、技能鉴定、技师高级技师研修培训等工作;技能竞赛的平台——两年里8次承办省、市、区及企业各类技能竞赛;培训基地平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十余个基地落户学校,实现了服务政府、行业企业培训、竞赛、技术展示、高技能人才研修等多项功能,丰富了合作项目;技能展示平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建民、韩丽萍两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及30多名省内外技术能手到校作报告,进行技能展示;研发平台——学校成为中北大学材料学院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开发“焊工操作技能量化评价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工厂式校区”充分体现了“洼地效应”“筑巢引凤”的市场规律,有力支撑了“以真实生产任务引领”的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生产实习变消耗为盈利,实现年产值1400万元,并实现了校企合作由“校寻企”向“企寻校”转变。 四条经验 深化合作 一是实力对接,互惠共赢。只有校企实力对接,学校才能与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形成互惠共赢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创造土壤,培养师资。加大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及企业研发部门的引入,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土壤。三是形成文化,提升素养。深入研究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四是打造小型工业园区。为了进一步挖掘内涵,以现有的建设成效形成“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学校,力争打造形成一个“小型工业园区”,让企业氛围更加浓厚。(特约通讯员 温紫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