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
范文 | 乐颖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高职教育中实践“跨界教育”改革的探索思路,即通过政校行企联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新课程体系、构建校企互动的课程学习平台、培养多学科领域合作的教师队伍、构建完善灵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学校管理跨界化、技能培养跨界化、顶岗就业跨界化,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基于“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跨界教育 校企合作 互联网+ 复合型人才 目前“互联网+”全面渗透到第三产业,不仅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在装备制造、能源、新材料等工业和农业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互联网+”的发展对人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跨界现象在人才市场越来越明显。跨界式的多重职业发展方向已逐渐成为职业发展的新趋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跨界教育,而跨界必须架桥,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2016年初,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迪杰特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成立了“迪杰特·童印班”,通过设置跨界课程学习、跨界岗位实践等,使学生顺利过渡到社会,把每一位学生打造成为集信息技术和专业技术相融合的“互联网+”跨界复合型人才。下面就以该班为例,谈谈职业教育中的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一、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抓住新校区开发的有利契机,争取到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建邺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积极与南京市数字出版协会、南京动漫协会、江苏迪杰特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对接,在政府主导、协调下,服务南京河西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一一对应的产学合作关系,为实施全面、持久、有深度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建立学校的并行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在管理模式上套用的是大学的“校、系”或“校、分院”的二级管理模式,把几个关联性比较强的专业拢在一起,组建“分院”“系”或“部”,其他的诸如行政事务、人财物资源配置、教学改革、后勤保障等一切照旧,这种模式基本适用于常规的教学管理。但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由于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打破分院、系部的原有固定格局,需要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为此,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创新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在学生实习前一年脱离原有班级管理模式,全校范围内重新组班,由学校设立校企合作部,企业和学校各安排一名班主任,直接和校内普通班级同层并行管理,建立学校、企业双考核机制。 三、建立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新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应打破专业分割的壁垒,促进各专业间的有效沟通。而课程则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完善课程的新建、合并和重组等,适当增加一些通识教育的内容,并使其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同时专业、课程、教材三位一体的建设也是必要的,确定好跨界培养的目标,建立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团队,开发跨专业学习及市场经济需求的系列课程教材,实现相关专业或是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间知识的交叉与渗透,为学生的跨专业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建立校企互动的课程学习平台 借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童印·莫愁微学堂”,构建全新的微平台学习方式,共享企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实现课前预习、课中翻转、课后复习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平台进入“学生中心”,选择“我的微课”则可观看自己必修和选修的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料,完成课后练习和阶段测试。通过“我的提问”,学生可以和教师以及企业的工程师在线互动,进行问题交流与解答,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化的学习过程;通过“我的学习圈”,以班级为单位,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此外平台还把学生的学习课时、测评结果、圈内活跃程度直接量化成微学分,设置“学分商城”,将微学分直接和实物挂钩;评选“微学达人”,企业通过微信“红包”发放微奖学金,采取激励机制,将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建立多学科、多领域合作的教师队伍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中都是某一专业的专任教师,要完成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学校要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订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使教师在掌握好本专业的技能外,还能与时俱进地了解跨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学校还要以补贴课时或经费资助的方式对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企业资源高效利用,校内资源也要高效配置,学校建立起不同系部之间教师的流动教学制度,促进不同学科之间教学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知识的交融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学校借助企业的力量,邀请优秀的企业一线专家队伍为学生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岗位见习,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实现教师队伍的“走出去,请进来”。 六、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采用多元的衡量标准,将校内评价制度与企业评价有效结合,从各个学习阶段把控教学质量,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配合与协作,同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其良好规范地运作,在监控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及时沟通、共同商议、高效处理。在班级日常管理上,借助更加科学、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童印”APP软件和基于微信企业号的“迪杰特·童印”,以及教室中安装的童印智能安防考勤设备,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之间四方实时互动的全方位异地远程管理。在教学管理上借助“童印·莫愁微学堂”平台,采集平台数据库中课程数、学生访问数、作业批阅数等各项大数据结果,将学生评价反馈的各项数据等纳入到教师教学考评范围内,坚持对教师教学效果、教书育人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评估;同时借助平台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借助于大数据的采集和挖掘,分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企业及时提供热门就业信息等,通过将信息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机制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共享各类校企教学资源。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互联网+” 更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职业学校应紧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高效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的资源,将专业与市场、行业充分的融合,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作共赢的态势,才能不断实现学校与职业、与企业、与行业、与专业之间相整合的跨界教育,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参考文献: [1]严玉华.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人才供需状况和高校的应对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2]杨志红,海争平.新加坡“无界化”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5). [3]翟悦,宁永红.经济转型时期高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1). (作者单位: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