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改背景下的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陆志良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体现等,并指明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等四大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课程改革 国家教育部在《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信息化教学正在快速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职业教育进行新的变革。在此变革中,笔者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理念、基础设施、软硬件资源、师资培训、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笔者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阐述。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 1.信息化教学概念与内涵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改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或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内涵。对于信息化教学内涵的理解,存在两种说法:单纯工具论,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学习空间等先进技术,体现了对教学的促进和服务作用;整体系统论,这是核心意义,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信息化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更多的应该去研究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2.笔者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 学校在大力推进模块式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同时,对于信息化教学建设同样不遗余力。制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成立信息化领导和工作小组,组建信息化技术团队,校园网学习平台的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开发,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校的信息化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比较欠缺,学校政策导向和奖励机制等无法跟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不足,主题网络课程資源库建设存在很大问题,甚至对于翻转课堂、MOOC(慕课)、微课程等新型教学手段才刚刚接触。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明确教学要求,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要从传授知识向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转变。促使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创新、创造,两者的创新、创造又会生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智慧,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特色和优势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和能力。 2.自主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逐步将教师的主导和说教转向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采取互动式教学,促使过程性教育作用和效果明显提升 信息化教学中的互动形式,使学生在信息化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正好又是职业教育目标的另一具体体现。 4.差异化引导教学,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以人性化学习理论为指导,学生可以自控学习进度,最终完成教学要求并达到学习目标。若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促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为直观和明确的评估。 5.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技能的简易化理解和操作 随着仿真软件、网络学习平台和空间、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深入使用,加上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的快速实践,极大地简易化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操作学习。 三、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中职学校应从制度建设、软硬件建设、考评推优、信息化竞赛、职称评定等多方面推进信息化教学,包括加强数字化实训场室、未来课堂教室等硬件环境建设。 1.资源建设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础 (1)完善校园网等硬件平台的搭建。校园网以强大的资源库建设为依托,为任课教师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使得师生更加乐于接受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校园网建设的同时,未来课堂教室、录播教室等先进的教学环境需要同时建设,其对于信息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引领和促进提升作用。 (2)推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无法实现全方位、高效率的资源共享,造成了优质资源极大的浪费。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组织开发,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主题选取对应的配套资源,结合教学设计相关要求再对资源进行构造、整合、修改、完善,呈现出生成性和动态性。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核心 (1)整合:需关注学科特点和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等的重要途径,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注重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过程。比如信息技术与综合布线课程整合实例,笔者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案例法,并且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进行协作教学的软件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软件平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协助教学:提供项目案例资源库;将需求确定活动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再细分为部门关联图、角色责任表和责任活动图三个子活动,为每个子活动提供一个信息加工工具。通过上述阶段获得的结果能够作为综合布线课程后续教学的资源和素材。 (2)信息化教学前移:引发资源观、教学观和教师发展观的新变革。翻转课堂触摸职业教育的未来,特别是萨尔曼·汗的翻转课堂实验,揭示了人性化学习的重要原理,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MOOC风暴来袭放大翻转课堂效应;微课程的兴起则是回应翻转课堂和MOOC大浪潮。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用于“前置学习”的微课程教学视频,是学生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资源,它强调遵循视觉驻留的原理,以免因长期听觉等产生疲劳感而影响学习效率。 在人性化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信息化教学前移,运用微课程学习方式,发展教学新素养,养成“新微格”常态化反思习惯,变教师上课资源为学生学习资源,让教师职能从“演员”到“导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卓有成效,促使教学创新有了新的空间。 3.加强教师培训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 要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培训一体化发展,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终身发展体系。培训的方式为传统方式和网络在线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相结合、定期与多元化培训相结合、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等。 当然,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进行分批分层培训,还可以利用假期等继续教育时间段开展信息化建设相关讲座、信息技术培训、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等培训,并且设置信息化教学的奖励制度、布置对应的信息化教学任务来强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4.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不断深入发展的信息化教学,已经对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也非完美无缺。信息化教学目前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笔者通过长期的分析和实践研究得出,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间并不是前后取代关系,而是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玉才.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J].治学之法,2014(5). [3]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改革[J].理论与争鸣,2013(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