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学生专业学科职业化成长探究 |
范文 | 莫海菁 针对中职学生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现状及问题我们应分别从专业学科教师职业化培养、中职学生专业学科职业化成长配套教材建设以及评价多元化三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对中职生专业学科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式培养方法展开了进一步探讨,以此实现国家教育部要求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国家教育部要求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进行高度融合。这也正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需要实施的关键内容。职业素养全面体现了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实际了解程度与适应能力,在职业活动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属于一种内在的基本品质。职业素养不仅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对于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其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中职院校除了需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外,还应当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这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同样,笔者认为专业学科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度融合也适用于中职学校对中职生的职业化成长要求。以下,笔者将以本校精品课程初级会计电算化为例,分享我们在中职学生专业学科职业化成长方面的探究成果。关于这一话题,我们分以下几点阐述。 一、中职生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企业对职业人才在职业软能力即职业素养方面的需求逐步提高,全社会乃至国家教育部对职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已经达成共识,中高职学校在近年也逐步在校内开展职业素养的培训课程或者直接将职业素养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课程体系内。大家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从2010年起,笔者学校已经将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12门职业素养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课程体系内。经过了7年时间的实践,我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熟。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中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或者职业素养相关的培训课程的内容与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有距离感 职业素养相关课程、培训讲座或课外拓展训练,一般围绕着沟通艺术、团队合作、时间管理、服务意识等社会企业对人才在素养方面的能力要求来进行通用性的培训,通常采用视频、分享、讨论、游戏、户外团队拓展等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传授。教师期待通过课程分享对中职学生达到启迪心灵、提升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的目标。同时,笔者学校在经过7年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个专业学科人才的职业素养能力要求是有着学科特色和更多具体需求的。因此,通用的素养培训与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例如,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能力要求和销售专业人才职业素养能力要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2.职业素养通用能力相对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的迁移千差万别 通用的职业素养培训如同静水流深。它是对人心的培养,这样培养不可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时间的渗透与滋养。由于每位学生的人生阅历,成长平台的差异,导致每个人的悟性是有区别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能将素养课程内容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科中。这部分学生的成长速度是较快的,也会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并不能将职业素养能力迁移到专业学科中,达不到专业职业化的要求。 3.职业素养培养缺乏实践平台,专业学科职业化能力提升难以实现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中高职学校对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培训,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或者拓展培训中交流。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刻。继续深入锻炼的实践平台往往需要学生个人自己寻找发现。这对学生提升专业学科职业化能力是不利的。 二、中职学生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实践 在长达7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仅靠常规开设几节职业素养课程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且达到跟企业需求与专业特点相接轨,是不可能的。针对以上普遍面临的几个问题,我们尝试开展对中职学生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实践。 中职学生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的方向是将中职生素养职业化与专业技能职业化相融合,将职业素养职业化培养立足在学科专业课堂教学中、专业学科实训中,专业学科评价体系中。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互依存,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依附于职业技能培养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职业学校应当摒弃以往职业素养教育脱离专业课程的现象,并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获得对社会、今后职业的价值体验、情感培养和人格熏陶。第二,职业素养教育具有养成的特征。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的学习将占去大部分时间,如若忽略了专业课堂这一主要阵地,那么职业素养培养则会具有很大难度。只有将职业素养培养和专业课堂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虚功实作”,而脱离专业技能培养的职业素养教育必将无法获得较好效果。笔者学校中职生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实践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 1.专业学科教师职业化培养 要实现中职生在校的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目标,我们发现首先要实现专业学科教师的职业化培养。教师需要职业化,校园也是职场。教师职业化程度越高,才能越好地培养职业化的中职生,具有优秀职业化精神的中职生才能成为“中国工匠”的基石。 2.发展专业学科教师参与职业素养教学项目,身体力行践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践行与传播同时是专业学科教师提升自身职业化的修炼场。作为这一项目的参与者,筆者所理解的职业素养的真实面貌,是一种全人教育。这当中就包括把家庭管好,把生活过好,把工作做好。职业化的状态,不仅仅是在工作领域中体现,生活也需要职业化。职业化的状态让我们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更从容淡定。职业化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我们如何把状态调整到最佳的位置。笔者学校专业学科有7位专业老师兼职参与了学校的职业素养教学项目。近几年,我们沉浸在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如何应对繁杂的工作,如何使自己更有魅力,如何与同事学生有效沟通,如何组建团队,管理班级。知行合一,在践行的过程中提升了职业能力,职业化状态逐渐成长。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改变了内心,就改变了我们所在的世界。 3.引导教师走出去,吸收社会经验 创造机会让专业学科教师到外校及企业参观,参与听课、授课、竞赛等活动,拓展专业学科教師的视野与成长平台,帮助专业学科教师职业化与社会企业需求接轨。 近年,笔者学校专业学科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财经会计类竞赛、企业职业能力竞赛多项、专业学科老师定期安排参观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名校、合作企业、企业顶岗或者负责校企合作项目运作等等。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对外交流,学校的专业教师对行业发展趋势更为了解,能紧跟时代变化,体现专业学科教师的职业化。 4.培养专业学科教师职业素养及讲师能力 组织专业学科教师参与“职业化成长培训”“青年教师TTT培训”“全国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师及考评员认证培训”“创新创业导师认证培训”“专业销售课程培训”等讲师能力提升培训,同时鼓励专业学科教师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创造机会和平台让专业教师承担校外企业培训、外校师资培养构建项目、外校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实践展示观摩活动。以上的举措切实推动了笔者学校专业教师的职业化进程——让专业教师职业化,为实现中职生专业学科职业化培养奠定了师资基础。 5.中职生专业学科职业化成长配套教材建设 笔者几年来身兼专业学科教师和职业素养讲师,身体力行地学习、讲授职业素养课程,尝试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专业学科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需要从专业课程建设开始设计。我们以初级会计电算化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尝试编写针对中职生学科专业职业化成长配套教材。以开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材为源,在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的引领下,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信息化深入研修,在专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团队合作、时间管理、沟通艺术、问题伴我成长等职业素养课程元素。《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编写是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突破把知识传授作为主体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成以财务岗位体验与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以此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掌握操作技能,进而建立相应的理论知识,形成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项目设计通常把会计核算流程与软件主要模块相结合的形式作为线索,设计单项与综合实训,在经过单项实训掌握各个模块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利用4周的时间在会计电算化分岗完成轮岗实训,以此强化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更加全面的掌握。 教材采用会计真账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课堂中模拟企业的情景学习模式,达到通过分岗位体验及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工作细致、严谨、责任心强以及遵守财经法规的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为财会专业的职业素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中职生专业学科职业化成长过程中,专业学科职业化成长配套教材的建设是很有助力和裨益的。这不仅能够将职业素养通识软能力融入专业课程中,且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能,同时更好地诠释专业学科素养能力。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