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校企双制”示范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范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双制”人才培养内涵,梳理总结“校企双制”运行机制建设和基于“校企双制”示范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校企育人一体化、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为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校企双制 示范园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编号:KT2017028,主持人:冯为远)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巨大发展,然而技能型人才素质不高,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需要。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单纯由职业院校独立开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造成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采用企业和学校相结合、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根本上消除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社会实践相脱离的“顽症”的必然选择。然而,各地、各职业院校所构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却不太相同。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自2012年开展“校企双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特别是开展基于“校企双制”示范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为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双制”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一种模式。早在2012年,广东省人社厅就在《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粤人社发〔2012〕178号)文件中,明确了“构建以‘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双制办学制度”,提出了“校企双制”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八个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订招工招生计划、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搭建管理队伍和共同开展考核评价。“校企双制”的提出,正是广东省人社厅根据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转移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提出的,在全国是首创,它引领广东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趋势。

    2017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中明确:“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成为技工教育的特色,也是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和重点。

    2018年8月,由人社部组织编写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校企合作指南》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在技工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该书中,明确定义“校企双制是指技工院校和企业以共同培育技能人才为目标,双方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将教育、就业制度与企业生产、用人制度有机结合,学校学习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互融合,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办学制度和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校企双制”是一种实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办学制度和培养模式,它是以共同培育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制度和文化融合为引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强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相互融合一体。

    二、“校企雙制”运行机制建设

    学院对接广东省优势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技能联盟办学格局(广东机械技能联盟现有加盟单位13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构建“政府、学院、行业与协会、企业”四方共商,“学院—教学系—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三层配合的运行机制,完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制度文件,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机制共创、利益共赢、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学院与西门子、德玛吉、卡尔蔡司、山特维克、海克斯康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中航工业、一汽大众、风神汽车、沈阳机床厂等大型国有企业、高新尖优质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携手高端企业共建机电工控、精密制造园、汽车技术服务园等7个“校企双制”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全面实践和探索基于“校企双制”示范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基于“校企双制”示范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

    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成功经验,六个教学系在校内均建有1个以上“校企双制”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在企业建有8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依托“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全面推进“校企双制”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共有在校“校企双制”班35个,占全校班级数的22%。

    1.探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校企双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学院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共同研讨并制定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作方案,并将专业对应的合作企业信息公布在学院对外发布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注各专业的就业对口企业和岗位等信息。学院根据各专业的差异性开展不同的招生招工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招生即招工,学生在注册报到时须经过校企联合考核,被学院录取的同时也被企业意向录用,学生、学院和企业三方签订毕业就业意向协议,机电工程与智能制造系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校企双制”人才培养合作采用这种模式。二是先招生后招工,学生先按学院原有的招生渠道报名注册入学,经过一定时间(如一个学期)的专业基础学习后,合作企业通过宣讲、考核等程序,在相关专业学生中择优招收“准员工”,学院为其单独开设班级,企业与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企业每学期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工业设计与模具制造系光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广东创可激光公司。数控技术与质量控制系数控加工专业与海克斯康公司等的“校企双制”人才培养合作则采用这种模式。

    2.探索“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

    校企共建“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弥补校外实训基地的局限性,为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内实训和工学一体化教学提供基础平台,学生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随时模拟在企业现场的实践操作。“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一体化建设,构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保证学习与工作内容完整性,实现学习与工作方式的协调统一,达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工作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各专业与企业共建“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机电工控园借鉴企业员工培训中心模式建设,打造成企业华南区最大的技术培训中心;汽车技术服务园按照汽车4S店标准建设,构建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学习环境;精密制造园将“数字化工厂”建到学校中,搭建智能制造的学习空间;工业创意园建成企业产品设计与研发分中心,建有企业大师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等,并将创新元素和非遗元素加入到园区氛围中;O2O电商基地建成“市场调研—网店开设—详情页制作—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的全流程综合性实践场所,并将创业元素贯穿电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智慧财商基地构建集银行、工商、税务、企业为一体的模拟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模拟操作。

    3.探索校企育人一体化

    “育人”是根本,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学院以技能联盟为依托,以“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为平台,引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或企业项目培训课程,深入推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校企共育,工学一体”,极大提升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校企共同组建专业队伍。一方面学院与企业的骨干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专业开设与调整研讨会(重点研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一次专业建设研讨会(重点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把脉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里程碑文件,确保专业方向的科学性和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一方面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学,如电商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合作企业派出技术骨干长驻学校,在完成相关应用系统平台维护工作之余,兼任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授课工作,周课程达12节。另一方面企业为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提供对口岗位工作,并与学院进行联合考核。同时,学院以教师企业实践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按照人社部三个级别的一体化教师标准开展一体化教师考核认定。

    二是校企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学院按照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范,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校企合作构建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设计开发各专业课程,将企业真实工作项目或企业项目培训课程内容转化为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学生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教育。一方面,通过“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平台,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和工作,确保工作要素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PDCA(“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的科学工作程序完成工作与学习项目的实践,确保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尝试引进德国西门子柏林学院的项目课程和西门子公司的技术培训课程。

    三是校企共同实施教育教学。一方面,学院依托“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的深度校企合作,结合学院技能竞赛的特色,构建“以传统与时代文化驻校园为根基,以企业文化进校园为亮点,以竞赛文化遍校园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一方面,企业技术骨干通过指导项目实施、技术讲座、技术研讨、兼职授课等方式,深度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工作,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另一方面,学院采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产学研教实训实践管理(校内)+顶岗实习跟踪服务(校外)”的实习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互联网+大数据”的实训全方位管理。

    四是校企共同开展学业评价。利用“产学研教”实训实践管理系统,企业技术骨干与学院骨干教师在线联合检查学生学习与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并批改和點评;利用顶岗实习跟踪服务系统,学院班主任在线跟进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加上学院校企合作与就业中心和教学系的不定期的顶岗实习巡查记录,结合企业导师的评价意见,形成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同时,学院引进西门子技术国际认证和华为认证等含金量高的企业认证,构建丰富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立体化、评价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4.探索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

    为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学院和企业以“校企双制”示范园(基地)为平台,联合开展技术与师资培训、技能扶贫、创新创业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一是开展技术与师资培训。学院利用机电工控“校企双制”示范园,每年开展西门子客户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安排全国各地职业学校教师来校参加SCE培训。2014年以来已完成7批200SMART企业客户培训、全国教师SCE培训。同时,学院与顺德区民政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签订“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技能人才合作培养项目”框架协议,合作对全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一线技能骨干开展“机电一体化”高级培训,共育具备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艺的高技能人才,2016年以来,共开办机电“工匠班”2期。

    二是开展技能扶贫。落实广东省政府帮扶林芝市建设工作,学院与企业合作,利用工业创意园为林芝市技工学校教师举办4期3D打印技术培训班,与企业合作支援建设林芝市3D打印创意工作室,并指导开发先进技术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四十余种。

    三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笔者所在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建广东首家技能型特色创业孵化基地,以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为主线,建成集智能制造类、工业设计类和电子商务类三大创业孵化区为一体的技能型特色创业孵化基地,着力打造“创新工作坊”,营造具有智能制造特色的创业环境。

    四、结论

    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别是开展基于“校企双制”示范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高。在近两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学院共获得4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供不应求,每年均有20%的学生在西门子、一汽大众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有多名学生被中空导弹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等国家重点军工企业录取。同时,笔者所在学院委托广东省技能人才网开展就业质量调查,其报告显示:笔者所在学院2017年就业率98.60%、工作与专业对口率83.9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5%,2018年就业率100%、工作与专业对口率85.8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2.7%。

    参考文献:

    [1]杨红山.广东省人社厅:围绕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探索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J].职业,2018(17).

    [2]刘倩云.技工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J].职业,2017(27).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9: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