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王丽芳 “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问题导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提升了高中化学课堂质量,也为我国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让我国教育改革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一、“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 意义 1.有利于规避应试教育弊端.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要求任何阶段的教育都要以人为本,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体现.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更加注重教,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弊端暴露越来越明显,只注重知识的结论,而不重视知识汲取的过程,这并不是教育的真谛,也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问题导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的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由于有高考作为指挥棒,知识的学习更加偏重于理论和考点,而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本身学习能力的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来讲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导学”模式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地提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 二、“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 用 1.设计铺垫性问题. 铺垫性问题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问题,通常这类问题也是教师需要准备的基础性问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和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普遍了解程度.尤其是针对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讲.通过铺垫性问题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做好准备,开始新的知识学习. 2.设计渐进性问题. 铺垫性问题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在做好铺垫后,就要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新鲜知识的注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问题的层层递进.“问题导学”模式中切不可跳跃性提问或提出与所学知识无关的问题,要保证提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在讲解“金属钠的性质”时可以提问学生:钠作为金属能溶于水吗?钠在水中“消失”属于什么反应?过量的钠溶于水后会发生什么效果?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逐渐深入,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主动了解知识,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设计引导性问题. 化学作为一门高中基本学科,其具有实践型强、抽象化的特点,在以往教学中存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不知道如何解题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例如,在解决化学应用题时,题目给出“固定容量的溶液,然后问用另外一种容积的瓶子如何配制”的时候,学生就容易犯错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该容量容器的规格和特点是什么?在溶液配制中,所得的體积究竟是谁的体积?”来引导学生解题,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思维,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办法. 4.设计探究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属于“问题导学”的高级阶段,不仅在于教材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实践技能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旨在通过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钠的氧化物”时,可以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火灾,你会用什么来灭火?在学生的回答中会迅速找到切入点,将本节课知识点“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但今天就要用二氧化碳点火!”抛出,引起学生兴趣,带领学生逐步了解知识,探究其中奥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仅仅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应用到我国现阶段教育领域当中,虽然其中发展还不甚完善,但相信在未来,我国教育必将领先于世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