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落英缤纷”辨 |
范文 | 宋仁才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许多人都把“落英”解释为“落花”。如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p182):“落英:落花”。上海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解释为“落花”(p494),这种解释,似乎已成定论。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觉得不妥。 一、从文本上去理解 《桃花源记》一开始就以散文描述了桃源周围风物的幽美闲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接着,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把桃花源的土地、园田、房舍等的美好,耕田劳动生活的安乐幸福都集中地描绘出来:“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的人们是丰衣足食的,男女老少是欢乐的,这块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乐土,完全不同于封建迷信中的神仙世界。它体现了陶渊明理想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再进一步,作品指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中人自述来此的原因和经过)。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写了桃源人的好客和渔人备受款待,写了桃源人为了“避秦时乱”才来到此地,他们所以过着如此美好生活,只是由于隔绝了汉晋以来的社会动乱。尽管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陶渊明在憧憬这一美好生活时,心情是愉快的,“怡然自乐”的。而《桃花源记》开头描绘的幽美闲静的桃花林自然环境,烘托了作者美好的心情。既然心情美好,怎么可能去描写令人伤感的“落花”呢?看来,“落英缤纷”中的“落英”作“落花”讲不通。 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这种写法很常见。鲁迅的《社戏》有一段景物描写很能说明:“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一段的景物描写从多方面着笔:有视觉方面,碧绿的豆麦田地,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有嗅觉方面,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有触觉方面,清香扑面地吹来;还有听觉方面,宛转、悠扬的歌吹。这些描写,烘托了“我”在事情出现了转机,看社戏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后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尤其是“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仿佛月亮也有情,给“我”创设了一个神秘、静谧的大自然,突出了“我”的欢快心情。 相反,如果心情不好呢?描写的景物则不同。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里,作者描写了“深冬”“天气的隐晦”“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渲染了“我”回故乡时的悲凉心情。“深冬”不仅描写了一个季节,更突出了“我”心情的悲凉。 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古诗词中也不少。写喜悦心情的,如宋祁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这首词的上阕,诗人通过春天的热闹景色生动活泼地写出了自己的喜悦心情。《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以粗犷奔放的语调,生动地勾画出草原的壮丽景色:天地相连,一片苍茫,绿草茂盛,牛羊肥壮。字词行间,涌动着草原牧民浩荡冲激的豪气,使人感受到他们宽广博大的胸怀。 在我国古诗词中,写春天落花的不少,但一般都与孤独、愁绪、伤感有关。如周邦彦《浪淘沙.慢》最后一句:“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抒写了离别怀人的伤感。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送春时的伤感,寄托怀人深情,意蕴缠绵,语调谐婉,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二、从古文字上理解 我国的古文字中,有一种“反义为训”的现象。所谓“反义为训”,就是有的字可以作正反两方面理解。如“幸福”的“幸”,“幸”本指镣铐,乃是上古社会锁执俘虏或奴隶的一种刑具。用它来拘锁俘虏、奴隶、人犯,可以说是不幸的象征。但在上古社会,人俘的生命比猪羊还贱,没有被杀头而侥幸存活一命,实实在在是一种幸运的事,是值得庆幸的。不被桎梏所箝即为幸运、幸福。 这种反义为训的现象较为常见。如“逆”,甲骨文字形上部是一个倒置的“大”字,像一个头朝下、脚朝上的人形,即双足倒行,本义为倒向逆行,因此引申为事物的反向、不遵常规。如“逆向”“逆风”“逆耳”等等。不按规程行事,倒行逆施则有不顺之义,又引申表示不驯、抵触的意思,如“叛逆”“忤逆”等等。有人逆行,必与前行者有相逢之处,所以“逆”又含有相迎的意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应作“迎”讲。又如,“彤”,这个字从“丹”从“彡(文采)”,“丹”是一种作颜料用的矿石,即朱砂。所以,“彤”的本义是赤色的意思,但是“彤”还有“黑色”的意思,如鲁迅的诗《湘灵歌》:“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显然鲁迅这里运用的“彤云”一词,意思就是“阴云、黑云”。唐代宋之问《奉和春日玩雪应制》“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中的“彤云”也是“阴云、黑云”之意。 此外,还有“沽酒”的“沽”字,“臭”,“受”等字,都有反义为训的现象。 所以,以笔者之见,“落英缤纷”中的“落”作“开”讲,较顺。“落英”就是“开花”。当我们心情愉悦时,会觉得山也欢,水也笑;当我们心情忧伤时,会觉得山也沉闷不语,水也呜咽哭泣。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中)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