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图画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龚瑶瑶 【内容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注重学生英语的文字学习,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画面感,就这意味着学生仅仅是凭记忆去死学,而不会懂得应用画面的印象来去灵活地学习。而图画有着直观性的特点,这种特征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其强烈的促进作用,是初中英语课堂发展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图画教学 英语课堂 课堂效率 图画教学意味着教师应用真实的画面和虚拟的画面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还可以让学生从图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图画教学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死板、保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 一、应用真实图画来进行单词教学 英语教育应该要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自如的环境中去进行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英语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法、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具,都会影响到课堂效率和课堂的质量,所以一个恰当有效的教学法对课堂的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图画教学法就是一种迎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有效方式,因为图画能够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并且图画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投身到英语的学习中。英语中的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在单词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真实性图画包括照片、画本等来表示单词的意思。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拿出一张图画,让学生说出对应的英文单词,用这样的形式来加强对单词的印象。学生在观察图画时便能够猜测图画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说出对应的单词,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一直让学生的脑海中存留对单词的印象,减少了学生的遗忘程度。 真实图画应用在单词教学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联想记忆,因为一张图画所表达的内容可能有很多,因此学生在观看图画时也会联想到很多情景,从而对应的单词都有可能会涉及。这种形式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不断地联想中去搜寻最合适的单词,从而找到其中的区别,为牢记单词打下基础。 二、虚拟图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虚拟图画指的是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来形成自己的思路,这种方法在英语写作中非常有效。英语写作首先需要的是思路,也就是提纲,在提纲的引导下去展开说明。虚拟图画的用处在于学生能够通过作文的题目来搜寻到自己在学习经历中的画面,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 School life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个课题来进行写作训练。当学生在思考提纲时,就可以联想自己在学校时经历的事情、每天在学校完成的活动、学校的生活带给自己什么感受……这个提纲就是学生可以通过回忆和想象来体现出的内容。这样的虚拟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为写作收集思路,然后给写作提供更多素材,从而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 在英语写作中,语言的表达也是写作的重点。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去用高级的句型来书写作文,从而增添作文的水平层次。对于这个要求,学生同样可以应用虚拟图画来进行语言上的修饰,这个过程主要靠的是记忆。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就需要加强对优秀作文的背诵记忆,并且把其中的好句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内容。在进行学习和摘录时,学生就要对这些内容形成一种画面感,去记忆摘录的文字表达的什么内容,以便于今后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而在学生自己写作时,曾经的画面记忆就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顺利让学生完成相关主题的写作,并且还能够保证字词、句段的通顺度和完整度。因此,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虚拟图画来不断体现,并且还要通过不断地揣摩才能够发扬光大。 三、图画教学为师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 图画毕竟是一种对实际生活和客观现象的表达形式,在英语教学上,口语的训练尤其重要,而图画却给师生提供一种口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图画来向学生提问,带动学生说英语,而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可以产生一定的疑问,从而询问教师图画的含义,所以师生之间对于图画一定会有丰富的话题可聊。例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3 Asia这一课,教师就可以把关于Asia的地图或者著名的经典图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交流。教师可以指着地图问学生:“What's the name of this part?”或者可以指着景点图问学生:“Where is it?”学生在观察教师带过来的地图和著名景点图后,也可以询问教师:“Where is India?”“Is there any famous place in this area?”……这样的对话就是一个师生沟通的良好形式,从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增多,英语口语的练习机会也会同样增多,为英语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总结 图画的特征给了教学活动更多机会,让学生不断从图画教学中去轻松记忆知识,并且不断加强学习兴趣。并且图画教学的形势也让教师获得更加宽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多伦多国际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