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水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范文 | 沈莉莉
【摘 要】目的:研究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水肿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置管患者共83例,将发生上肢水肿(23例)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将未发生上肢水肿(60例)的患者设置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上肢水肿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肿块直径大于5cm、术侧肢体活动过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不低于10个以及有术后并发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块直径过大、术后置管侧肢体活动过度、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等均可能诱发PICC置管后上肢水肿,临床应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上肢水肿;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多以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采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能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1],保护患者的血管病提供安全的输液通道。但在PICC置管的实际应用中,相关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承受意外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导管留置失败,因此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手段以尽量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我院就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水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3例乳腺癌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75岁,平均(52.8±4.5)岁,男1例、女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过多程化疗和长期静脉输液。在完成置管后的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組为观察组(发生上肢水肿情况)与参照组(未发生上肢水肿情况),观察组患者23例,参照组患者60例。 1.2 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点。指导发生上肢水肿的患者根据我院的《乳房术后运动恢复操》进行自我锻炼,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手指张开再合拢,五指向外分开再内收握拳,将拇指与小指合拢再分开,手握毛巾做挤压动作后放松; ②手腕向前后弯曲,半握拳后分别按照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将掌心向下后再向上翻转; ③曲肘,伸直; ④以上步骤每日至少2次,在运动时要控制好强度,以酸痛能忍受为宜。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分期、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是否有内分泌治疗、肿瘤大小、穿刺部位、腋窝处理、淋巴结转移以及置管后术侧肢体活动强度等一般资料的不同之处。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χ2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说明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肿块直径大于5cm、术侧肢体活动过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不低于10个以及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差异均十分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比较情况参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对乳腺癌的治疗中,术后多采用PICC置管输注化学药物,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上肢水肿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在我院本次分析中,通过将发生上肢水肿的观察组患者与未发生上肢水肿的参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肿块直径大于5cm、置管侧肢体活动过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不低于10个以及有术后并发症等是导致患者发生上肢水肿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应针对以上原因制定对应的护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患者接受PICC置管化疗期间应对其加强护理措施,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的患者应增加巡视频次,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上肢肿胀、上臂围增粗以及肌肉酸痛的情况,及时发现水肿情况,同时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鼓励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切不可使置管侧肢体活动过度,衣物应选择衣袖较为宽松的,并且在接受输液时和睡觉时避免对置管侧肢体造成较长时间的压迫[2]。另外,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从而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发生上肢水肿的风险。 参考文献 焦娟娟,耿曼.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水肿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案[J].饮食保健,2019,6(29):176-177. 徐欢欢,韦立梅.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水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5):57-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