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外伤难愈合伤口中湿性愈合新型敷料的应用与护理措施 |
范文 | 钱岚
【摘 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外伤难愈合伤口中湿性愈合新型敷料的应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护理治疗配合效率。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外伤难愈合伤口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78例患者采用數字随机分组法,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敷料措施,观察组则运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分析护理配合成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以及患者创口的愈合时间分别为(7.8±1.3)次和(7.6±1.1)d,对照组为(20.6±3.5)次和(14.8±2.2)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在治疗疗效上,观察组为92.3%,对照组则为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存在外伤难愈合伤口的患者而言,其治疗措施中应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新型敷料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治疗疗效。 【关键词】难愈合伤口;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外伤患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1 外伤是常见的一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患者承受极大的痛楚,由此,也会增加创口的感染率,恢复时间变缓。在临床用药治疗中,主要是更换用药,及时给予问题的解决,这就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患者经济负担大的问题。随着换药技术和新型敷料的出现,能够更好地处理难愈合伤口问题。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伤难愈合伤口患者进行调研性探究分析,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现将患者康复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伤难愈合伤口患者进行调研性探究分析,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回顾式分析,对7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37-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3.5)岁。所有患者在受伤后均入院诊断,并登记一般资料,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两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可以开展公平探究,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敷料措施,在清洁伤口后进行消毒,使用凡士林纱布进行包扎和换药工作;观察组则运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即在伤口处理上,开展伤口愈合情况评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湿性敷料的有效性选择,以适合的方案向患者进行推荐,优化治疗结果。其次,在换药方式上,首次换药使用0.25%聚维酮碘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再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创面清洁,对于中低度有渗出的创口使用水胶体敷料,有助于吸收渗出物,为伤口的愈合提供修复环境,有助于肉芽组织在良好环境下的生长,防止对创口的二次创伤[1]。此外,对于有感染性创口的患者则可以改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如果渗液多则可以为藻酸盐敷料,有助于加快愈合。随后,我们实施对患者的疼痛护理,使用止痛药物,此外,在更换辅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湿性平衡,注意清创的程度。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进行记录。在疗效判定上,痊愈则为伤口全部愈合,有效则为伤口渗液减少,且有肉芽组织能够有正常情况的生长,无效则为尚未达成上述要求。总疗效=(痊愈+有效)的人数占患者总数的比例。 1.4 统计方法 对外伤难愈合伤口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换药次数以及患者创口的愈合时间采用计量统计,在疗效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可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就本次实验的数据中来看,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以及患者创口的愈合时间分别为(7.8±1.3)次和(7.6±1.1)d,对照组为(20.6±3.5)次和(14.8±2.2)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此同时,在治疗疗效上,观察组为92.3%,其中痊愈人数为19人,对照组则为79.5%,其中痊愈人数为15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上,针对外伤难愈合伤口的治疗多采用传统的敷料更换方式,这就会引起敷料与创口黏连,对创口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的创口愈合,并由此增加疼痛感。除此之外,传统敷料的更换频率高,也会由此导致伤口表面温度低,不利于细胞分裂与增殖。除此之外,也有使用干性敷料的情况,创面与外界没有阻碍,此时,容易导致感染事件[2]。故而,我们建议使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为创口的恢复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并有助于保持湿性平衡。在清除坏死组织的基础上防止细菌入侵,并减少对表面皮肤的刺激性,稳定创口温度,促使肉芽组织的正常生长[3]。 从本次的应用成果上看,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的使用中一共要经历三个步骤,第一则是伤口处理,一定要做好创面坏死组织的清理,并选择适合患者创口愈合的敷料,缩短治疗时间,具有针对性价值。第二步则是换药方法的优化,为患者的创口愈合提供环境基础,防止创口与敷料黏连,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对可疑性感染创口开展细菌培养。第三步,疼痛管理,创口长期不愈合一定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度,这也会导致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下降,对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则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就本次调研成果看,也以观察组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采用外伤难愈合伤口中湿性愈合新型敷料进行临床应用,分析新型敷料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蔡秋凤,蔡蕴敏,朱丽萍.1例下肢外伤感染伤口应用湿性愈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73-175. 王瑞淑.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在外伤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5):366-367. 李娜.新型敷料在术后愈合伤口治疗中的运用回顾性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56-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