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幽默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 |
范文 | 祁淑芳 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知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要有兴趣,读书、看书、学习就不会是负担和任务;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完善自己;只要有兴趣,学生甚至能够从学习中发掘出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兴趣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引导,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铭记于心、不断探讨的话题。答案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如果教师讲课毫无生趣,没有激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然是学生坐立不安、无精打采,盼望着下课。 所以,教师必须采用种种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从备课做PPT开始一直到一堂课结束,都应该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且牢记于心。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而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好方法。在此,总结出几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教学方法。 一、妙语成趣,加深记忆 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引用些诗词谚语、名言警句,让学生遨游在生物学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妙语连珠,学生自然成趣。如引用叶绍翁的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描述植物的向光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描述根的繁殖作用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讲减数分裂时把联会可以说是“有源(缘)千里来相会”,而有丝分裂则是有源(缘)无分,同源染色体分离则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让学生通过优美的诗词来愉快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树怕伤皮,人怕伤心”来描述茎输导有机物的作用;在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把细胞核中DNA上的基因比喻成“故宫中的皇帝”信使RNA比喻成“皇帝身边的太监”各种氨基酸比喻成“不同形状和大小不同的砖块”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比喻成在“八达岭用砖块砌长城”;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形象地引入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内容。通过引用这些生动形象的词句,令学生兴趣盎然,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可能很多年后再提起这些诗句,学生还能想起曾经学过的这些生物学知识。 二、幽默纠错,改正容易 对于一些大家都容易忽视和易犯的错误,就更应该让学生们以特别的方式记住这类问题。有的同学在写食物链时容易因为粗心而写反箭头。例如:“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会有学生写成“草←兔←鹰”。我会说:“有些同学笔下的草很厉害,可以吃掉兔子,而兔子又会吃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人要被草吃掉。”这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做这类题的时候对箭头的方向格外注意。又如:有这样一道题: 人体有的细胞器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高尔基体;④中心体;⑤线粒体;⑥内质网;⑦液泡;⑧细胞膜;⑨叶绿体。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⑥⑧ C.③④⑤⑦⑧ D.③⑤⑥⑨ 有很多的同学选择了D答案,因为没有注意到“人体”这个前提。这时就可以做一个张开双臂的动作说:“同学们,人吃饭好麻烦,我们以后不用再吃饭了,直接吸收烟囱中冒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吧。”学生们哈哈大笑,但我知道,他们会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牢牢地记在脑海中,下次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幽默教育、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影响课堂正常秩序的情况难以避免。如果教师能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应对,可能会比严厉批评来得更深刻,也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去接受教师的教育。有一个夏天的下午课程进行到一半,有些学生出现困意,当时正好讲到多糖,于是我就故意提高嗓门说到:“虽然我们知道纤维素是一种多糖,但我得郑重的告诫大家,纤维素的味道并不好,也没有甜味。但是我们有些同学的嘴都贴到桌面上了,而且垂涎欲滴,我们要不要叫他来用亲身经历来验证一下我的结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的困意也马上消除了,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每次到了早上第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已饥肠辘辘,回答问题也常常有气无力。有一节课我正好讲到血糖的调节。便说:“同学们,现在你们的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它能够强烈的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你们有足够的能量来挺直身子,抬起头、睁大眼睛、认真听课,不要像一只只蔫茄子。”学生们不仅记住了这个知识点,而且重新打起了精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