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散文教学的目标确定与内容选择
范文 魏刚
散文这种文体在涵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根据散文的文体特征来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好散文的关键。
一、基于文体特征确立教学目标
生命文化类散文,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作者对生命的赞颂。《生命 生命》的教学目标就是感悟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極的人生态度,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风情类散文,教学定位应是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对风土人情的描绘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抓住描写德国街头景象的语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之美,发现其背后的文化之美。
哲理类散文,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领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的思想深度。《桃花心木》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文人情趣类散文,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人、对事、对物的那份真性情。《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与其美好的情趣,陶冶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
二、基于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策略
教学内容的合理研制对散文教学来说尤其重要。教师运用聚焦策略,可以从语言、情感、方法等方面,开发和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聚焦语言
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清新明丽,带着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我们要关注散文的共性语言,更重要的是要聚焦作者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1.关注文章的重点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家在这篇散文中四次写“绿”。第一处“绿”出现在题目中;第二处“绿”写在初见叶老时;第三处“绿”写在“和叶老的交谈十分融洽”时;最后一处“绿”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处。这四处“绿”是文本的重点处,要聚焦这个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激动、敬慕、鼓舞到无限追思的情感变化以及“绿绿的爬山虎”与叶老的关系。
2.关注文本留白处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爷爷的芦笛》一课,三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声。每次卢笛声让强强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又给强强留下些什么,课文没有写出来,可以将每次笛声背后的空白作为教学聚焦内容,让学生学习探寻,深入思考。
3.关注描写细微处
《慈母情深》一课中有许多细微的动作描写。作者写到“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中的这个“塞”字值得触摸。这个细微的动作值得读者好好玩味。王崧舟老师捕捉到了这个教学内容,此处的教学扎实而巧妙。引领学生从“扩词”到“缩词”到“拈连”,“塞”字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塞”字。
(二)聚焦情感
散文重在抒写作者感受和情思,比其它文体更容易显示作者的性格和人格,爱与憎,忧与喜。因此,散文教学的核心是对散文情感的关照。
1.紧扣画面激情。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在读到“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语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脑海中的画面丰富起来,不仅看到了鲜花的色彩、形态,还看到了飞舞的蝴蝶;不仅闻到了花香,还看到了驻足欣赏的人群,学生的想象的画面有声有色,真正置身情境之中。
2.紧扣“文眼”悟情
《慈母情深》这篇文章,王崧舟老师执教时认为编者将题目定为“慈母情深”而非“慈母情”,可见“深”的份量很重。于是,王老师在“深”字下边加上着重号,引导学生读题时,有意让学生注意读出“深”的感觉。还提醒学生“往下读文章的时候,你得特别注意这个深(厚)啊!”王老师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意识,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关注题目,要在读文章前对题目进行目光和思维的驻留。
3.紧扣对比融情
冯骥才《花的勇气》在描写小花的两个画面中,真实、敏锐、细腻地捕捉到了藏在青草地下的小花和冷风冷雨中的小花带给他的不同感受。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
(三)聚焦方法
确定“这一篇”的教学内容,除了语言及情感聚焦之外,还应该聚焦作者在“这一篇”中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言语形式。
1.指向写作能力发展。薛法根老师在《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移情”的表达手法。这个写作知识仅仅“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用”。教师又设计了一个改写练习,出示短文让学生直接运用“移情”的表达方法进行修改。
2.实现读写能力共生。在《猫》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深度聚焦第一自然段的表达,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作者表现猫古怪性格的句式:“说它_____吧,……的确……,可是,……”,其实这只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温柔可亲、一声不出”和“什么都怕,勇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性格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二三段所写到的猫的古怪性格。这样的语言训练紧扣课文内容,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教学研究室)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