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开放思维
范文 刘侠
【内容摘要】在平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方面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满篇空话,作文内容不贴近生活,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新意,要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致;二是不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不爱说真话,作文内容生搬硬套。
【关键词】创新 开放 评价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方面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满篇空话,作文内容不贴近生活,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新意,要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致;二是不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不爱说真话,作文内容生搬硬套。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观察力,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成了人们一致关注的呼声。语文创新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受到重视。作文创新主要指文章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构思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总而言之,文章要有新意。语文高考、中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表现在作文上就是要淡化要求,鼓励创新,是近年来高考、中考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它正是作文创新教育精神的话题,可以是事,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感悟,引出联想、想象,自拟题目,一题多体,一题多作,不限文体,真正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性的思考和发挥。开放的作文鼓励创新,切中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期望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教师教学生作文只有教到“心理”上,才能让学生写出“心里”的东西来(戴汝潜语)。现在语文界同仁已形成一个共识:教学现代化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教学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主动参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相信我的学生会写作文,想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我们要好好地运用这一心理暗示,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争先越位。我常采用的方法是:①尽量减少统一命题,一般只规定写作的范围、选材、立意、题目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给他们独立创新的机会;②作文指导不能给学生定框子,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③作文批改尽量多面批,跟学生面对面交流写作注意事项;④作文评讲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找出至少一个亮点;⑤布置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可以要学生尝试多次写作,写出不同风格的习作。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风格、体裁也会相应地不同,现在写作的目的卻背离了作文的原意,让孩子为文而文,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他们丢之不去的包袱,这包袱甚至会一直跟他到高中,也就难怪学生越写越反感了。可想而知,这种心情下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应付差事,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创设开放性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爱上写作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会培养学生写作的爱好。要看学生是否有想写的欲望,有了写作的欲望,再加以调动,我们就可以要他们爱上写作。学生的写作欲望爱好从哪里来?那这些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他们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有感受有看法立即记下来,养成记日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要他们有写的冲动和欲望。教给学生一双发现生活美点的双眼,要他们用笔写我看的我想的,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写作素材哪里来,其实就源自我们普通的生活之中,哪有什么大事情,其实都是生活小事,都是学生所经历的亲身感受。写这些东西,应该可以成为他们的爱好,不一定非得给老师看,可以当成自己的随笔。
三、仿中求“新”,同中求“异”,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前为了应试教育,作文能够得高分。很多所谓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写作时,给学生一个写作“神器万能公式”,每类作文一个公式,写人的记事的,议论的等等。学生只要稍加修改,按照老师的万能公式,就能凑出一篇“满意的”作文。要学生仿写可以,但是仿中要求“新”,同中求“异”,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小事中见真情”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名篇《散步》、《背影》等,让学生悉心研读学习,体会散文借景抒情的写法;在此基础上,我适时的以《乡村四月》为题,让学生模仿作文。结果,有几位学生学以致用,作文写得较生动,立意新颖,语言优美,很有散文的味道。我将优秀作文在作文评讲课中范读、评价、表扬,学生兴致很高,也促使了其他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今天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也是呼唤个性化文章的时代。我们提倡并努力培养学生在作文中进行独立的思考、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克服思想、情感、语言的单一化,创造出富有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苏立康.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世堪. 中学语文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作者单位:阜阳市颍泉区行流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