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狗包弟》优化教学课例 |
范文 | 姜懿玲 【内容摘要】《小狗包弟》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本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它们都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字里行间融入作者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感悟,学习它们,旨在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和人生意义。 【关键词】《小狗包弟》 教学课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所选文章照顾到不同的作家风格和时代背景。 《小狗包弟》的价值,既在于它从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及当时人们普遍的生存状态,又在于老年巴金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设定目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同时,还应该“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教学目标 (1)把握散文思路,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感情。 (2)结合背景,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3)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包弟的行为,感悟巴金勇于剖析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家放弃小狗的行为,感悟巴金勇于剖析自己的伟大人格。 二、说学生 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记叙文认知基础,但是对散文的“感受和鉴赏”还存在距离,“思考与领悟”的广度和深度都尚且不够,能较容易把握基本情节,但在品味语言方面还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同时,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难以深入思考,容易将本文主旨简单理解成要富有同情心。 三、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兴趣与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法。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收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批注: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完成学案 提前一天布置预习,预习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喜欢的词句和难以理解的词句,将自己产生的最初感悟批注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同时,完成预习学案。 (二)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1.看挽联,猜人物名。 寒夜中,斗志激扬追觅繁星,誓除黑雾疾呼雨电。 憩园里,闲情难有再擎爝火,彰显大家用赵春秋。 挽联中嵌名《寒夜》、《繁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爝火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介绍作家。 多媒体展示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巴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实课外知识,增加直观感受,引发学习欲望。 (三)拓展延伸,思考探究——正视个人自省,走入社会人生。 1.关注自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个人自省,培养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勇气。 2.关注社会。 巴金走了,谁来延续民族的良知?(多媒体展示) 用多媒体展示社会现实事件,让学生讨论,分析,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偏激和负面意识注意纠偏,做出正确全面的引导。 【设计意图】“应用和拓展”是新课标中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现实生活,反省自身,培养和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是教育的歸宿。 (四)布置作业 写作练习:说出我的故事 生活中的我们时常会做一些连自己都感到脸红、甚至耻辱的事,你有勇气去面对吗?请拿起你的笔勇敢的把它写出来! 【设计意图】读的基础上训练写,既能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还能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三十三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