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着力培养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
范文 | 王少科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而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核心素养 引言 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新课标中十大核心重点之一,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如何在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培养學生的空间观念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从三个方向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一、利用想象力,建立可逆几何形体 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出现本身就是对生活中实际物体的抽象化,因此根据物体的几何特征将其抽象为一个图形,或是利用几何图形想象出实际物体的空间转换能力是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描述问题本身,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因此教师要能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运用语言或其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建立起可逆几何形体的关系,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同学们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块长方体的木料,我们已知它的表面积是352平方厘米,并且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如果我们从这个长方体中截取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那么它剩下部分表面积为288平方厘米。那么截取下来的正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通过读题是不行的,还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木料”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于是我接下来利用语言及简单的绘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学生很快就求出了最终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解题的难度,也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提升。 二、利用直观图,再现空间方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让学生能够想象出物体之间的方位联系,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而精准的用方位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并能够规划出合理的路线图、求出他们之间的位置距离等。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一部分内容时,教材中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乐乐去大鸣山游玩时不小心迷失了方向,现在要请你们帮助她找到回大本营的路线,你们有么建议吗?”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大本营究竟在大鸣山的什么方向,要怎么走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大本营。在这个过程中一应要利用直观的图形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准确的方位图,进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空间观念得到有效地提升。并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在让学生分别描述大鸣山、小清山、宝塔山与大本营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之间的距离,并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找到最佳路线图。 三、利用图形语言,感受运动变化 作为一种抽象的思想,空间观念的培养是离不开语言描述的,这种语言不仅包括了文字语言,还包含了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都能有效的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空间的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开始涉及了物体运动变化方面的知识,如果让学生仅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这种空间上的变化的,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符号、图形语言,引导学生将脑海中模糊的物体在空间上的变化关系图具体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使课堂更有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平移”的内容时,在学生对平移的概念有所了解之后,可以通过适当的图形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是学生在利用图形平移的过程来提升对空间的认知,进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到有效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要能够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在引导学生建立可逆几何形体、再现空间方位及感受物体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世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谈数学课堂如何发展空间观念[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7(9):44. [2]郭兵.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4). [3]王巧香. 注重立体教学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探微[J]. 成才之路, 2016(31):43.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课题立项号:GS [2017] GHB1644)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单位:甘肃景泰县草窝滩镇长城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