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物理教学中例习题的选择与使用
范文 孙建中




[摘? ?要]物理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反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选择和使用好课堂例题和习题,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例习题;选择;使用
[中图分类号]? ? G633.7?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08-0056-02
一、例习题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定量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不仅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反馈,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和应用更加熟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可以反馈学生学的情况以及教师教的效果
通过一定量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习题解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程度,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巩固所学物理知识,扩展学生的物理视野
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学的基石,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物理概念与规律只停留在会说、会写,但不会用的层面上,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法建立物理模型,盲目地代入所记的物理公式。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与反感,而教师的教学激情也会随之淡化,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3.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物理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解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诸如等效法、实验法、极值法等,只有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学生才能掌握和运用这些物理方法。也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学好物理,提升能力。因此应把习题教学作为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物理教学中例习题选择的原则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选择和使用设计精巧的例题或习题,能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在教学中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应该如何选择例习题呢?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1.例习题的选择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上网搜索,随便可以找到相关的一些习题,但要精心设计,精心编选并优化组合,在选题和编题时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要紧扣课程标准、教纲,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训练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电场这一节知识时,电场、电场线、等势面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清晰认识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等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一步。对初学者,这些概念往往把握不住。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例题。
[例题1]如图1,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 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比Q点大
C. 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Q点大
D. 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Q点大
学生通过对这样一道有针对性的例题的辨析,之后再总结解题方法,可清楚理解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增强对规律的理解和应变能力,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2.例习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启发性
典型的例习题可以以一当十,既能有效覆盖知识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方法、概念和规律。在具体教学中,所选例题和习题应在内容或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应能反映重要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如在讲“三力动态平衡问题”时,可以举这样一道例题。
[例题2]如图2,在光滑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挡板挡住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并计算球所受的弹力。
通过对这道基础而典型的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总结出解题思路和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例题和习题选取要典型、精炼、准确、新颖,同时具有启发性,要 “分门别类”“引经据典”,切忌搞“题海战术”。要突出相关习题的内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基本程序,教给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决某些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3. 例习题的选择要有层次性、延伸性
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习题的教学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果一开始就把综合题目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感到害怕,致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因此在选择、设计例习题时应循序渐进、分层设计,由简单到复杂,设置合理的梯度,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本着“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让学生顺着预设的台阶,逐步迈向问题解决的高处。只有这样,才能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梳理知识、形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辨析概念、掌握规律。
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习题课时,可以让学生练习解答这样一道例题。
[例题3]如图3,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细绳相连,在F拉力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中间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本题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连接体问题,而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对例题的拓展和延伸,强化学生对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拓展1:上题中若水平面不光滑,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中间细绳的拉力为多大?若A、B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μ1与μ2,结果又如何?
拓展2:上题中A、B两个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如图4),则中间细绳的拉力为多大?若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结果如何?
拓展3:上题改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物块中间用细绳相连,在F拉力的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5),则中间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中整体与隔离思想尤其受高考命题专家的关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通过有层次性的例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并做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种物理思想方法。
4.例习题的选择要联系实际、接触热点
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例习题的选取应突出情境性和真实性。现在的高考题与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很多都是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提炼出物理模型。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到了考场上学生就能从容应对。另一方面,学生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知识不感兴趣,觉得学习物理没多大用处,这样就学得被动、学得痛苦。若例习题能适当地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科技发展前沿,让学生学以致用,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一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艘小帆船,来感受和体验帆船运动的动力来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如,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一套简单的家庭电路等。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例习题教学中就应适时地结合科技、生产、生活实际,不断尝试编制开放、实用的物理习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物理教学中例习题的使用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我觉得就是好的方法。物理教学中例题与习题使用应注重以下策略。
1.激趣引入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的。传统的例习题教学中,教师习惯让学生直接阅读例习题,从中寻找已知条件,运用相关物理知识求解。这样的例习题使用缺乏新意、缺少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例习题的类型或特点,选择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与新课教学中的引入有几分相似。好的引入可以克服抽象物理问题带来的无趣感。可以说,有好的开始,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2.举一反三策略
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是举一反三策略的具体表现。在例习题教学中,对于一道具体的物理例题或习题,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解答,并对题目做适当的扩充和演变,将多个知识点同一道题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对题型或情景做适当变化,如此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思考某一特定的物理概念、规律或物理思想,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开拓解题思路,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的题海圈里走出来,获得学习主动权,提高解题技能。
3.举多反一策略
举多反一策略,在例习题教学中,主要形式就是多题归一,多题归一是利用分析、比较把众多同类例习题共同的本质和差别总结出来,科学地归纳总结出此类习题的解题模式。如果说物理题目像树叶一样多,那么物理题型就像树枝一样少。教师如果习惯将例习题归类,那么在例习题的教学中就更容易让学生清楚该题的题型和解法,从而有效避免题海战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选择和使用好课堂例题和习题,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理解并掌握概念和规律,需要借助一定量的例题与习题训练来完成,只有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实质,达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而非机械的、字面上的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
(責任编辑 易志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