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 李金娥






[摘? ?要]《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的教学中,对于相对简单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内容,可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观察的方式自学,而对于抽象的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则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展示,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进行有效学习。
[关键词]人体;外界环境;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 G633.9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011-0092-02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是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中呼吸系统的组成相对简单,因此可让学生采取阅读、观察的方法进行自学。而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较抽象,所以应针对每个器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各个器官的结构功能进行展示,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进行有效学习。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说出肺作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
2.通过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通过观察视频与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呼吸系统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情感;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呼吸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肺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肺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新生儿的图片并配以新生儿的啼哭声,同时讲解:“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新生儿开始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此,他(她)的身体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和外界环境进行着气体交换。”由此自然引入新课。
(二)知识探究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联系《人体概述》中有关八大系统的知识,说出人体是通过哪个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
学生联系旧知识都能说出是“呼吸系统”。
活动一:白板出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让学生根据教材第57页图10-11自学识图,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在认识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后,学生通过深吸气感受空气到达肺需要经过的器官以及肺内气体排出所要经过的器官。教师对照呼吸系统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答案,从而得出结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总称为呼吸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通过比一比活动,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记忆,通过亲身体验,建立呼吸系统组成的知识框架,充分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2.呼吸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鼻的结构及功能
提出问题: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提倡用鼻吸气而不用嘴吸气,这是为什么?
白板出示鼻的结构模式图。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能够说出答案:鼻腔能使进入人体的空气变得清洁、温暖、湿润,所以提倡用鼻呼吸。
设计意图:出示鼻腔解剖图,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观察、思考得出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咽的结构及功能
播放“学生边吃饭边大声说笑”的视频,请学生思考: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状况?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说出“这样很容易呛着”,但不清楚原因。继续播放“吃东西时不能说笑的原因”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清楚地看到咽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设计意图:展示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内容,真正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使学生直观理解咽的结构和功能。
(3)喉的结构及功能
先让学生分组观察喉的模型,再利用白板出示喉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声带的位置。强调:喉部有声带,气流经过时声带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喉的结构及功能。
(4)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及功能
白板出示气管、支气管图。
学生观察后能描述出气管的结构特征。教师追问:“感冒的时候我们总感觉嗓子里有痰,痰是怎样形成的?文明社会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播放“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痰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动画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气管和支气管内纤毛的清扫过程及痰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痰里有致病微生物,随地吐痰会导致致病微生物的传播,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3.肺的结构及功能
白板出示肺的结构示意图(图略)。
请学生思考:肺为什么是最主要的一个器官?并分组观察、思考、讨论肺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利用白板出示肺泡放大图和肺泡解剖图(图略)并播放“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动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肺适于气体交换的三个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肺泡放大图和肺泡解剖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肺泡数量很多,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是紧贴在一起的,肺泡壁很薄,每一个肺泡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通过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让学生彻底掌握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反思
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每个器官时应设计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整堂课,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模型等资料,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注重了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各器官的结构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可化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展示自己,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责任编辑 黄春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