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医学影像学在肺动脉吊带诊断中的价值 |
范文 | 孙国恒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肺动脉吊带诊断中使用医学影像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手术确诊的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动脉吊带患儿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儿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从大动脉短轴切面看出,肺动脉只在右肺动脉发出,且无分叉,而右动脉一级分支前是左肺动脉的起源,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到气管后方延伸。通过胸部增强CT横轴位发现,右肺动脉是左肺动脉的起源,且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使气管受压内径变为2.0mm至3.8mm。通过胸部CT三维立体血管发现,右动脉从肺动脉发出后,而右动脉发出左动脉,左动脉从左后方向一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结论:针对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采用超声心动图、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医学影像学,这对于提高确诊时间,从而尽早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肺动脉吊带;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248-01 肺动脉吊带在临床治疗中又被成为迷走左肺动脉,它是一种部分先天性血管环[1]。肺动脉吊带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动脉异常从右肺动脉开始,然后从气管右侧在食管和气管,从左侧进入右侧肺门引发的疾病。由于病情的前期症状为呼吸道阻塞、哮喘和肺部感染等症状,临床极容易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从而耽误病情的治疗,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要对肺动脉吊带患儿进行及时的诊断并治疗是非要重要的。本文为了研究分析肺动脉吊带诊断中使用医学影像学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手术确诊的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为肺动脉吊带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手术确诊的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3例患儿均为男性,体重2350g至2800g,平均体重(2480.35±120.56)g。 1.2 纳入标准 (1)所有对象均实施超声心动图及CT进行检测。(2)无行为、组织和认知障碍的患儿。(3)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和家属知情研究并签订同意书。 1.3 方法 1.3.1 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 首先让所有患儿均平卧,然后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位置在胸骨旁左室长、心尖四腔心切面、剑下双房切面、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等,然后全面扫描肾脏,观察并记录患儿左肺动脉、右动脉内径、血流和起源等,分析其他心血管结构发育的情况。 1.3.2 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方法 首先让所有患儿均平卧,然后实施扫查胸部容积,使用CT检测心脏断层解剖范围。在检测中,要采用铅衣防护从而避免辐射对患儿重要器官的损伤,降低管电流CT扫描低剂量检测措施,在检测时如果患儿不配合,可使用相应的镇静剂然后对患儿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 3例患儿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从大动脉短轴切面看出,肺动脉只在右肺动脉发出,且无分叉,而右动脉一级分支前是左肺动脉的起源,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到气管后方延伸。 2.2 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结果 通过胸部增强CT横轴位发现,右肺动脉是左肺动脉的起源,且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使气管受压内径变为2.0mm至3.8mm。通过胸部CT三维立体血管发现,右动脉从肺动脉发出后,而右动脉发出左动脉,左动脉从左后方向一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且肺动脉吊带患儿的医学影像结果如表1所示。 2.3 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表现 本次研究对象一共有3名患儿,其中所有患儿均出现喘鸣和气促的现象,对他们实施肺动脉吊带矫治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显示出右肺动脉是左肺动脉的起源,且支气管环绕了左右肺动脉,使其支气管受压,内径变小。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 3 讨论 肺动脉吊带是一种先天性的心血管畸形疾,它是由1897年学者在对尸体解剖时首次发现[3]。在肺动脉吊带患儿中有一半多的患儿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中主要是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等比较常见[4]。由于肺动脉吊带患儿的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 肺动脉吊带疾病在临床中极为少见,且病情的初期的临床表现均为喘鸣、气急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极容易会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而对于肺动脉吊带来说,提高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对于减少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为了研究分析肺动脉吊带诊断中使用医学影像学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手术确诊的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3例患儿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从大动脉短轴切面看出,肺动脉只在右肺动脉发出,且无分叉,而右动脉一级分支前是左肺动脉的起源,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到气管后方延伸。通过胸部增强CT横轴位发现,右肺动脉是左肺动脉的起源,且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使气管受压内径变为2.0mm至3.8mm。通过胸部CT三维立体血管发现,右动脉从肺动脉发出后,而右动脉发出左动脉,左动脉从左后方向一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从而看出合理的使用医学影像学对于诊断肺动脉吊带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采用超声心动图、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医学影像学,这对于提高确诊时间,从而尽早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锐,李百玲,王婷.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肺动脉吊带病例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214-215. [2] 陈桦,陈琳,程桂靜, 等.胎儿肺动脉吊带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四川医学,2019,40(4):428-431. [3] 王丹,霍亚玲,郑彬, 等.肺动脉吊带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误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4):685-687. [4] 费瑞林,谷慧慧,宋琼, 等.小儿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及左肺动脉缺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38(2):171-1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