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求空间角难点的深度解析
范文

    彭建开

    立体几何学习中,求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的难点有哪一些,并如何突破这些难点,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做较深入的分析.

    1. 用综合法的难点分析.

    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难点是不能根据定义法和三垂线法作出平面角,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解答中过多依靠向量法,造成了同学们看图、识图困难,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例1.(2014年上海市高三二模)在四棱锥V-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VAD是正三角形,平面VAD⊥底面ABCD.

    (1)证明:AB⊥平面VAD;

    (2)求二面角A-VD-B的余弦值.

    解析:本题既可用向量法,也可用综合法,难度都不大,但计算量不一样.

    解题方法小结:① 不能根据定义法和三垂线法作出平面角,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解答中过多依靠向量法,造成了同学们看图、识图困难,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后阶段毫无疑问要对综合法解二面角进行突破,② 如何用综合法求二面角,关键是作图,有两种方法,一是是定义法,在交线上做两条垂线,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二是是三垂线法,如果在一个平面中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就只要再做交线的垂线,再连接垂足和已知垂线的端点就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要证明),如例1.这需要能在各种变式图形中发现垂线,或者垂面,比如本题中的面AHB就是二面角A-VD-B的一个垂面.

    2. 用向量法时建系的难点分析.

    (1)求证:PD∥平面AEC;

    (2)求二面角A-CE-P的余弦值.

    解析:从已知能推就推,能算就算,可得AD⊥AC,又因为PA⊥底面ABCD,AB⊥AC,所以现在建系有三种选择,一是用A作为 原点,AD、AC、AP分别做为x轴、y轴,还有一种是以A为原点,AP、AB作为z轴、y轴,由A点向CD作垂线作为x轴,第三种是以B点为原点,AB、BC分别作为y轴、x轴,另外作一条z轴,如下图所示:

    解题方法小结:建系的方法:要利用已知的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建系,有时候需要作一条或两条坐标轴,建系时要使得尽量有最多的点在坐标轴上,使得各相关线段尽量与坐标轴平行,这样求点的坐标就容易.

    3. 用向量法求平面法向量的难点分析.

    用向量法求平面的法向量时,最大的难点是个别点的坐标难以表示.

    (Ⅰ)证明: A1C⊥平面BB1D1D;

    (Ⅱ)求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兹的大小.

    解析:本题建系较易,图形中已经有三条互相垂直的线,所以O点为原点,OA、OB、OA1做为x轴、y轴、z轴,下底面的各点坐标易知,O(0,0,0), A(1,0,0), B(0,1,0), C(-1,0,0) ,D(0,

    解题方法小结:可利用向量共线求某些点的坐标,如果在直观图中,有些点的坐标坐标不易观察计算,可采取将其中的平面图形单独画出来,便于观察,例如例2中的第一种建系方法,求B点的坐标,我们可以画出右边的平面图形.

    这样,计算起B点的坐标就一目了然了,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图形,这个方法很有效.

    4. 逆向解题中的计算难点分析.

    逆向法即已知线线、线面、面面角求其中的某些线段长,或点的位置,难点有两个,一是方法不熟,步骤不清,第二是计算错误,这是因为做得少、计算不熟练造成的.

    例4.(广州2014届十校联考)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CD⊥底面ABCD,PD⊥CD,E为PC中点,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C=90°,AB=AD=PD=1,CD=2.

    (1)求证:BE//面PAD;

    (2)求证:面PBC⊥面PBD;

    解析:对第(3)问进行分析解答:已知二面角,求E点的位置,我们把这种题型叫逆向运算,这种题型向量法和综合法都可以解,但向量法更有优势,更易想,但计算量较大,若计算不过关,就难以算对,解题的步骤应当是先设二面角中相关的未知量,再根据求二面决定的一般过程进行计算,最后得到未知量的结果,具体如下:

    解题方法小结:从上面的计算过程看出,逆向法解题,其实就是运用方程思想,通过给的已知条件,得到方程求未知数;由于有参数引入,导致计算量较大,计算较难,是相对要求较高的题,如果不熟练,就很难避免不出错. 此种类型广东高考还没有考过,广州及各地的模拟都有考过这种类型,外省的考题更是非常普遍,要引起重视.

    在2014年高考试题将趋向于增加难度的背景下,有必要增加对立体几何的备考复习:估计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问,还是求二面角(广东省近四年都是求二面角),但应当会较前几年的试题有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仍然是求空间角,或者求二面角的可能性大一点,并且两种方法都能解,但会有点偏向综合法,并且计算量增大. 像我们2014年一模的综合法,要用到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或相似三角形去计算边长,并且有三次这样的计算,那么计算能力的要求就高了. 计算能力不强的人, 肯定会在这个中间中断他的解题, 例如广州一模的试题如果用综合法解就较难.

    (2)向量法,可能建系较难,像2013年的高考题那样,或者某些坐标难求,或者跟我们的模拟考和外省的考题一样,进行逆向求解,增加计算量和思维量.

    求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要树立一种解题意识,就是应当综合法优先,这是因为综合法一般来说计算量相对较少,而向量法计算量都较大并且易出错,如果能用综合法做的时候,你去选择了向量法就不合算了;还有因为不能局限于什么题都去想向量法,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导致往一个方向走,这就是我们广东省2011年高考的立体几何给我们的教训:如果先考虑综合法,又快又好就解出来,结果很多同学一定要去建系,很难建,导致得分不高. 当然说综合法优先,不是一定要用综合法解,如果觉得困难,并且题目有较明显的坐标系,则马上转为向量法解就行了.

    下面提供两题作为预测题给同学们练习:

    立体几何学习中,求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的难点有哪一些,并如何突破这些难点,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做较深入的分析.

    1. 用综合法的难点分析.

    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难点是不能根据定义法和三垂线法作出平面角,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解答中过多依靠向量法,造成了同学们看图、识图困难,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例1.(2014年上海市高三二模)在四棱锥V-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VAD是正三角形,平面VAD⊥底面ABCD.

    (1)证明:AB⊥平面VAD;

    (2)求二面角A-VD-B的余弦值.

    解析:本题既可用向量法,也可用综合法,难度都不大,但计算量不一样.

    解题方法小结:① 不能根据定义法和三垂线法作出平面角,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解答中过多依靠向量法,造成了同学们看图、识图困难,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后阶段毫无疑问要对综合法解二面角进行突破,② 如何用综合法求二面角,关键是作图,有两种方法,一是是定义法,在交线上做两条垂线,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二是是三垂线法,如果在一个平面中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就只要再做交线的垂线,再连接垂足和已知垂线的端点就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要证明),如例1.这需要能在各种变式图形中发现垂线,或者垂面,比如本题中的面AHB就是二面角A-VD-B的一个垂面.

    2. 用向量法时建系的难点分析.

    (1)求证:PD∥平面AEC;

    (2)求二面角A-CE-P的余弦值.

    解析:从已知能推就推,能算就算,可得AD⊥AC,又因为PA⊥底面ABCD,AB⊥AC,所以现在建系有三种选择,一是用A作为 原点,AD、AC、AP分别做为x轴、y轴,还有一种是以A为原点,AP、AB作为z轴、y轴,由A点向CD作垂线作为x轴,第三种是以B点为原点,AB、BC分别作为y轴、x轴,另外作一条z轴,如下图所示:

    解题方法小结:建系的方法:要利用已知的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建系,有时候需要作一条或两条坐标轴,建系时要使得尽量有最多的点在坐标轴上,使得各相关线段尽量与坐标轴平行,这样求点的坐标就容易.

    3. 用向量法求平面法向量的难点分析.

    用向量法求平面的法向量时,最大的难点是个别点的坐标难以表示.

    (Ⅰ)证明: A1C⊥平面BB1D1D;

    (Ⅱ)求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兹的大小.

    解析:本题建系较易,图形中已经有三条互相垂直的线,所以O点为原点,OA、OB、OA1做为x轴、y轴、z轴,下底面的各点坐标易知,O(0,0,0), A(1,0,0), B(0,1,0), C(-1,0,0) ,D(0,

    解题方法小结:可利用向量共线求某些点的坐标,如果在直观图中,有些点的坐标坐标不易观察计算,可采取将其中的平面图形单独画出来,便于观察,例如例2中的第一种建系方法,求B点的坐标,我们可以画出右边的平面图形.

    这样,计算起B点的坐标就一目了然了,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图形,这个方法很有效.

    4. 逆向解题中的计算难点分析.

    逆向法即已知线线、线面、面面角求其中的某些线段长,或点的位置,难点有两个,一是方法不熟,步骤不清,第二是计算错误,这是因为做得少、计算不熟练造成的.

    例4.(广州2014届十校联考)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CD⊥底面ABCD,PD⊥CD,E为PC中点,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C=90°,AB=AD=PD=1,CD=2.

    (1)求证:BE//面PAD;

    (2)求证:面PBC⊥面PBD;

    解析:对第(3)问进行分析解答:已知二面角,求E点的位置,我们把这种题型叫逆向运算,这种题型向量法和综合法都可以解,但向量法更有优势,更易想,但计算量较大,若计算不过关,就难以算对,解题的步骤应当是先设二面角中相关的未知量,再根据求二面决定的一般过程进行计算,最后得到未知量的结果,具体如下:

    解题方法小结:从上面的计算过程看出,逆向法解题,其实就是运用方程思想,通过给的已知条件,得到方程求未知数;由于有参数引入,导致计算量较大,计算较难,是相对要求较高的题,如果不熟练,就很难避免不出错. 此种类型广东高考还没有考过,广州及各地的模拟都有考过这种类型,外省的考题更是非常普遍,要引起重视.

    在2014年高考试题将趋向于增加难度的背景下,有必要增加对立体几何的备考复习:估计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问,还是求二面角(广东省近四年都是求二面角),但应当会较前几年的试题有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仍然是求空间角,或者求二面角的可能性大一点,并且两种方法都能解,但会有点偏向综合法,并且计算量增大. 像我们2014年一模的综合法,要用到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或相似三角形去计算边长,并且有三次这样的计算,那么计算能力的要求就高了. 计算能力不强的人, 肯定会在这个中间中断他的解题, 例如广州一模的试题如果用综合法解就较难.

    (2)向量法,可能建系较难,像2013年的高考题那样,或者某些坐标难求,或者跟我们的模拟考和外省的考题一样,进行逆向求解,增加计算量和思维量.

    求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要树立一种解题意识,就是应当综合法优先,这是因为综合法一般来说计算量相对较少,而向量法计算量都较大并且易出错,如果能用综合法做的时候,你去选择了向量法就不合算了;还有因为不能局限于什么题都去想向量法,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导致往一个方向走,这就是我们广东省2011年高考的立体几何给我们的教训:如果先考虑综合法,又快又好就解出来,结果很多同学一定要去建系,很难建,导致得分不高. 当然说综合法优先,不是一定要用综合法解,如果觉得困难,并且题目有较明显的坐标系,则马上转为向量法解就行了.

    下面提供两题作为预测题给同学们练习:

    立体几何学习中,求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的难点有哪一些,并如何突破这些难点,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做较深入的分析.

    1. 用综合法的难点分析.

    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难点是不能根据定义法和三垂线法作出平面角,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解答中过多依靠向量法,造成了同学们看图、识图困难,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例1.(2014年上海市高三二模)在四棱锥V-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VAD是正三角形,平面VAD⊥底面ABCD.

    (1)证明:AB⊥平面VAD;

    (2)求二面角A-VD-B的余弦值.

    解析:本题既可用向量法,也可用综合法,难度都不大,但计算量不一样.

    解题方法小结:① 不能根据定义法和三垂线法作出平面角,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解答中过多依靠向量法,造成了同学们看图、识图困难,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后阶段毫无疑问要对综合法解二面角进行突破,② 如何用综合法求二面角,关键是作图,有两种方法,一是是定义法,在交线上做两条垂线,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二是是三垂线法,如果在一个平面中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就只要再做交线的垂线,再连接垂足和已知垂线的端点就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要证明),如例1.这需要能在各种变式图形中发现垂线,或者垂面,比如本题中的面AHB就是二面角A-VD-B的一个垂面.

    2. 用向量法时建系的难点分析.

    (1)求证:PD∥平面AEC;

    (2)求二面角A-CE-P的余弦值.

    解析:从已知能推就推,能算就算,可得AD⊥AC,又因为PA⊥底面ABCD,AB⊥AC,所以现在建系有三种选择,一是用A作为 原点,AD、AC、AP分别做为x轴、y轴,还有一种是以A为原点,AP、AB作为z轴、y轴,由A点向CD作垂线作为x轴,第三种是以B点为原点,AB、BC分别作为y轴、x轴,另外作一条z轴,如下图所示:

    解题方法小结:建系的方法:要利用已知的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建系,有时候需要作一条或两条坐标轴,建系时要使得尽量有最多的点在坐标轴上,使得各相关线段尽量与坐标轴平行,这样求点的坐标就容易.

    3. 用向量法求平面法向量的难点分析.

    用向量法求平面的法向量时,最大的难点是个别点的坐标难以表示.

    (Ⅰ)证明: A1C⊥平面BB1D1D;

    (Ⅱ)求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兹的大小.

    解析:本题建系较易,图形中已经有三条互相垂直的线,所以O点为原点,OA、OB、OA1做为x轴、y轴、z轴,下底面的各点坐标易知,O(0,0,0), A(1,0,0), B(0,1,0), C(-1,0,0) ,D(0,

    解题方法小结:可利用向量共线求某些点的坐标,如果在直观图中,有些点的坐标坐标不易观察计算,可采取将其中的平面图形单独画出来,便于观察,例如例2中的第一种建系方法,求B点的坐标,我们可以画出右边的平面图形.

    这样,计算起B点的坐标就一目了然了,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图形,这个方法很有效.

    4. 逆向解题中的计算难点分析.

    逆向法即已知线线、线面、面面角求其中的某些线段长,或点的位置,难点有两个,一是方法不熟,步骤不清,第二是计算错误,这是因为做得少、计算不熟练造成的.

    例4.(广州2014届十校联考)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CD⊥底面ABCD,PD⊥CD,E为PC中点,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C=90°,AB=AD=PD=1,CD=2.

    (1)求证:BE//面PAD;

    (2)求证:面PBC⊥面PBD;

    解析:对第(3)问进行分析解答:已知二面角,求E点的位置,我们把这种题型叫逆向运算,这种题型向量法和综合法都可以解,但向量法更有优势,更易想,但计算量较大,若计算不过关,就难以算对,解题的步骤应当是先设二面角中相关的未知量,再根据求二面决定的一般过程进行计算,最后得到未知量的结果,具体如下:

    解题方法小结:从上面的计算过程看出,逆向法解题,其实就是运用方程思想,通过给的已知条件,得到方程求未知数;由于有参数引入,导致计算量较大,计算较难,是相对要求较高的题,如果不熟练,就很难避免不出错. 此种类型广东高考还没有考过,广州及各地的模拟都有考过这种类型,外省的考题更是非常普遍,要引起重视.

    在2014年高考试题将趋向于增加难度的背景下,有必要增加对立体几何的备考复习:估计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问,还是求二面角(广东省近四年都是求二面角),但应当会较前几年的试题有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仍然是求空间角,或者求二面角的可能性大一点,并且两种方法都能解,但会有点偏向综合法,并且计算量增大. 像我们2014年一模的综合法,要用到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或相似三角形去计算边长,并且有三次这样的计算,那么计算能力的要求就高了. 计算能力不强的人, 肯定会在这个中间中断他的解题, 例如广州一模的试题如果用综合法解就较难.

    (2)向量法,可能建系较难,像2013年的高考题那样,或者某些坐标难求,或者跟我们的模拟考和外省的考题一样,进行逆向求解,增加计算量和思维量.

    求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要树立一种解题意识,就是应当综合法优先,这是因为综合法一般来说计算量相对较少,而向量法计算量都较大并且易出错,如果能用综合法做的时候,你去选择了向量法就不合算了;还有因为不能局限于什么题都去想向量法,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导致往一个方向走,这就是我们广东省2011年高考的立体几何给我们的教训:如果先考虑综合法,又快又好就解出来,结果很多同学一定要去建系,很难建,导致得分不高. 当然说综合法优先,不是一定要用综合法解,如果觉得困难,并且题目有较明显的坐标系,则马上转为向量法解就行了.

    下面提供两题作为预测题给同学们练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