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初中习题优质化系列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
范文 |
“‘1.3.3.4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在学校深入开展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师资队伍得到强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该课题研究的两大层面,即“师生对话”和“习题优化训练”,得到落实。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将要围绕着“习题优质化训练”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规律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是“‘1.3.3.4课堂教学模式”的子课题一,它是“1.3.3.4”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深化,进一步强化了有关习题优质化训练的内容,并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体现层次化的习题设计与循环性的知识点的覆盖相结合;及时性的检验与多元化的评价相结合;科学化的统计分析与实效性的反馈补救相结合。做到知识无盲点,题型无盲区,步骤无盲分。最终达到规范高效的优质化习题训练的目的。 二、课题模式的程序和步骤 “设计——检测——评价——矫正”八字教学模式 所谓设计即科学设计训练题目: (1)题目设计的多样性:包括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答,证明题等。 (2)题目设计要具有时代性:要以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蓝本,首先找准由“双基”到“四基”的衔接点; 突出“基本思想”,突出“基本活动经验” ;其次是把握“两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切入点;第三,由“书山题海”到“精典范例”,充分挖掘课本例题的闪光点,课外训练题目的示范点,编制如下习题训练的“题目群”: ①聚合型“题目群”。将多个有共性的问题组合在一起,构造出一个抽象出来的模型。 ②离散型“题目群”。将有开放价值的母题经过各种有机变化,使其外延扩大化,内涵拓深化。 ③串联型“题目群”。可以包含关联形,围绕着某一个知识体系设计相关题目。 ④多元型“题目群”。选择题目答案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选择解法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⑤变式型“题目群”。主要是进行多类变化,变条件,变结论,变题目背景。 (3)题目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容易题,中等题,综合题,各层次的比基本上是5∶3∶2。 (4)题目设计要体现创新性:不照抄照搬各类复习资料,而是经过独立思考,符合自己的学生情况精心设计和编排。 (5)题目设计要体现覆盖性:每一套题目都要有更多的知识点的覆盖,一般情况下新课设计至少要覆盖3~4个单元,知识点不少于10个。 (6)题目设计要体现补救性:要围绕每周小测把本周内的训练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开放的或延伸性的矫正和补救的题目内容。 所谓检测即及时检测,它是指开篇训练、新课检测、每周小测、月考等。每节新课前后一定要有开篇训练和新知检测,做到每周一小测,每单元一考查,每月一月考。 所谓评价是指多元评价,主要是指对检测进行评价,其形式是多样的,如口答时要即时评价,做检测卷对试卷进行批改,对做训练题目学生要参与,要做答和讲解,鼓励学生的多种解法。 所谓矫正是指务实矫正,这是此模式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因为无论何种模式,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此补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补救矫正,首先是对测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其次是制订出对有能力的学生提升及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最基本定位点的双重补救;第三,进行补救检测,务求 矫正落实;第四,找出恰当的机会,热心帮助学生。 三、 课题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1. 设立课题专项备课《记实册》。 2. 在《记实册》中要有如下记载。(1)每节课的开篇训练和新知检测题(数量不限);(2)每半月有一份至少10道题的开篇训练。具体要求:覆盖面:10个知识点以上,至少四个单元,层次面:容易题、中等题、综合题:5:3:2 ,并有相关的数字说明;(3)每个单元的补救题目(至少10题);(4)一个月的月考题目。 3.语文、数学、英语每学科有两人(其他学科有一人)做关于课题研究的习题训练公开课。 4. 至少有二类方案中提及的“题目群”类型的题目。 5. 每月的月考要有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 6. 要有补救和矫正的具体做法。 7. 写一篇反思材料。 8. 进行一次学术交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