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
范文 | 倪晓青 摘要: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言语的再创造活动。朗读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语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小学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提出了明确朗读目的、保证朗读时间、丰富朗读形式、培养朗读情感和养成朗读习惯等五条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8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那么,如何改变目前语文课上朗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让朗读成为语文的“主角”呢? 一、明确朗读目的 总会有一些同学不愿意大声朗读,而是在心中默读。这两种都是读,都是在记忆,它们到底什么区别呢?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朗读。 一是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在诵读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二是有利于记忆材料。经常地大量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三是再现“诗性美”。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四是提高写作能力。朗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朗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诵读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 二、保证朗读时间 一堂课40分钟是个常数,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压缩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可采取以下办法: 一是要讲:对学生已经懂得的内容坚决不讲。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把机会留给学生,讓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 二是要精讲: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要精讲。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要针对这一问题仔细的讲解。 三是要少问:“语文不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的语文肯定不是语文。”应尽量把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让他们自己努力体会课文,让他们能自己找到中心意思,尽量由他们自己发问。 三、丰富朗读形式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长时间的单一训练会使他们过于疲劳,而且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应设计不一样的读法,创设不同的朗读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因此,教师应创立趣读、评读、比读、演读、配乐读等形式。这样,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各异,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能巧妙地把学生带到现实的语言环境中去。 四、培养朗读情感 在朗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境教育的创立人李吉林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这幅画,把我们带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同学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却是怎样呢?李老师深情的话,一下子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使学生很自然地对小女孩的同情、关心倾注在朗读中了。 2.语言铺垫,增强情感。一位教师在《乌鸦喝水》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乌鸦找了许多地方,终于找到了水,眼看就要喝到水了,可是水这么少,瓶口又这么高,它喝不着,可怎么办呀!”此时,学生小手高举,淋漓尽致地读出乌鸦着急、焦虑的神态和心情。 3.理解品读,悟出情感。特级教师窦桂梅把《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受“娘俩”的好好活;二是探究“我俩”的好好活;三是思考“我们”的好好活。窦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由“读出情感”改为“读出韵味”。同一段话,有的学生读得从容,有的学生读得深沉,有的学生读得激情…… 4.角色扮演,投入情感。教师要根据情境,选择学生担任角色,对课文进行解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住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养成朗读习惯 1.教师范读。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率为“70%文字+38%强调+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抑扬顿挫、入情入境的范读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大声朗读。在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用语清楚响亮,悦耳动听,其次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声音要放开。 3.以问促读。朗读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一旦提出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用朗读来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若田先生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读”在课堂中的作用,让“读”占鳌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