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把握“三问”,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范文

    孙建芳

    摘要:质疑,简而言之就是问问题,是主体能对各种感官获取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追问,并希冀获取合理答案的过程。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观点:一是自然带入,让学生脑中“有问”;二是鼓励赏识,让学生心里“想问”;三是铺垫指导,让学生嘴巴“会问”。

    关键词:“有问”;“想问”;“会问”;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54-1

    所谓质疑,就是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质疑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也是一切创新的火种。儿童时代的孩子,好奇心足,爱问问题,这是儿童的天性,值得珍视。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模式,释放科学课堂空间,給学生创设想问、敢问的课堂氛围,并能启发学生引发有效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真学、活学、爱学,并真正提升发现、探究的能力。

    一、自然带入,让学生脑中“有问”

    1.示范引领,培育“有问”的意识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学生还未形成相关能力的领域,教师的引领示范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方法。如在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时,把封闭好的易拉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听到嘎啦的声音,然后把它放在冷水中,易拉罐突然间变得很小。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展开提问示范:“当初老师小时候,做完这个实验后就不禁会问,易拉罐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声音?放入水中后,是什么力量使它变小了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继而引导学生:“你的脑袋中有这些问题吗?这些问题可有意思了,下次希望你们也能边观察边思考,好吗?”好多同学都点起了头,问题意识悄悄萌发。

    2.给予时间,提供“有问”的机会

    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这是科学教师的责任。在学习《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笔者先演示了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同伴合作学习中充分交流,生成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解开各种疑问,然后又在解惑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层层递进。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去提出问题。

    3.训练引导,形成“有问”的习惯

    一个班级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在学习《用纸造一座“桥”》时,笔者先给学生准备一些材料,学生一开始就被这些材料所吸引,自然就想到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如何才能建造一艘既美观承载力又大的纸桥?这种教学打破了平时你教我学的模式,而是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经常性的训练,必然能让学生脑中问题丰富起来,并形成自觉质疑的习惯。

    二、鼓励赏识,让学生心里“想问”

    1.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只有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关系上,师生之间才会有很好的沟通互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课堂中。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电》这一单元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此有些畏惧,因而很难融入学习状态。尤其是女同学,连手把手点亮一个小灯泡都不敢,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鼓励,发现应该改变一下紧张氛围。因此,在上课时,教师要先组装了几个错误的电路,让每个学生上来摸摸,感受到电路没那么可怕,即使搭错了也不可怕,只是不亮而已,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尽情感受,学生会立刻勇敢地提出疑问:为什么这样接不亮?是不是电路材料出问题了?我要怎样维修它才能亮?

    2.激活竞争动力,让学生乐于提问

    竞争是指不甘落后、努力进取的心理倾向,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强大动力。因此,在科学课堂上建立相互竞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也利于学生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时,笔者提问学生对于昼夜交替可以提出哪些疑问?学生们在一起讨论后把假设写在记录单上。我宣布:哪组提出的疑问最多又有价值,就给这组同学发“争先卡”。这时发现学生积极思维,最后统计时发现,最多的组能提出8种疑问,最少也有5种。

    三、铺垫指导,让学生嘴巴“会问”

    1.巧设铺垫,自然生成问题

    科学课是让学生去探索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与物质世界,学生应该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中。但是中年级的学生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铃响了,无法立刻投入上课状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巧设铺垫,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尽快生成问题。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一课时,我先出示了一些图片,有肥胖的、有瘦骨如柴的、还有特别矮小的、最后出示刘翔的照片作为对比。当看到这些图片时,学生一开始被这些图片逗乐了。但马上又想到,为什么会长成这样?他们是不是多吃了什么?少吃了什么?如何才能长成像运动员一样的身材等等。

    2.导以方法,提升质疑能力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方法指导。例如在教学《水和水蒸气》一课时,学生在理解水蒸气的特点以后再认识水烧开后的烧水壶前面那一段“白气”时,往往会认为是“烟”。这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追问:“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烟?”也可以进行反向疑问:“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此,问题的价值意义就突显出来了。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是小学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质疑是探究活动的开始,是创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提升他们的质疑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