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构建 |
范文 | 王镇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强調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感受、体验、探索等活动。通过开展体验活动,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顺应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情境创设是体验式课堂的第一道关卡,在实施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本出发点,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感知,即,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为前提,让学生在讨论中或小组合作中获得一定的情感,形成一定的感知;第二,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请每个小组的代表陈述本组的主要思想;第三,教师要对小组的讨论给予点评,加深和升华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别人情绪的变化及别人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情境一:军军情绪不太好,到了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还和小雷吵了一架,使小雷感觉莫名其妙。情境二:下课后,小雷越想越生气,因军军突如其来的“进攻”而感到委屈,结果气不打一处来,他又把同学小鸣给冲撞了。情境三:小鸣越想越生气,决定找来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给小雷点颜色瞧瞧。创设情境后,教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一个情境的内容。之后,教师分别询问组员的心理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合理发泄,才能释放内心的苦闷,才能做情绪的主人。 二、提供活动,丰富体验课堂形式 体验式教学体现的是对知识的感知,强化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它比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烦琐,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辨析类的问题,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共奏和谐乐章》时,教师可以将有关女飞行员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祖国周年庆的驾机检阅中,从16名女飞行员中被挑选为“备份”,也就是其他15名飞行员可以在天安门上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她却只能成为红花的陪衬者——绿叶。但当她们这个集体获得荣誉的时候,她的脸上依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领悟到了什么精神?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给学生们讲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理。这样的授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 三、小组合作,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体验到该课程的魅力,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让学生领悟教材内容,还要提升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时,教师可以将班级曾举行过的运动会视频播放给全班学生看,让学生讨论班级取得奖项的主要原因。当看到4×100接力赛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这时候他们已经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研究和学习中,学生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这样,既能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和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优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将此种教学模式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无疑是顺应学生发展需求和课程特点的,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信心的重要举措。教师在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要有机地渗透学科素养,让学生在掌握既定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