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庐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范文

    王良胜 童园园

    [摘要]环巢湖地区乡土文化内容丰富,其中以庐剧艺术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其独特的乡土唱腔、接地气的曲词和平民化的表演风格而盛行于环巢湖区域。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设计中,利用好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丰富校本课程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庐剧;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6-005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8年立项课题“环巢湖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K18059。

    环巢湖地区乡土文化浓厚,其中以庐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更是以其独特的乡土唱腔、接地气的曲词和平民化的表演风格,而盛行于环巢湖区域。戏剧艺术对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人格的完善最有力,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庐剧课程资源中的乡土内涵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间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区。2006年,庐剧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庐剧中的乡土情结

    环巢湖区域独特的人文环境、艺术氛围、语言基础,孕育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庐剧文化。庐剧的题材大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庐剧直接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传递的情感与价值观念很容易让普通百姓产生共鸣,如已流传百年的庐剧传统小戏《点大麦》,剧中主人公翟小学做生意亏了本,无奈只有回家种地,却因此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这其实表达的就是“以农为本”的农耕文化情结,所以这出戏在以农耕为主的环巢湖区域很受欢迎。

    除了在戏曲内容上植根于生活,庐剧的语言特色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方言是一个剧种的生命,涵盖了对一方水土的爱恋和乡情,每个剧种都有她的特色地域方言,我们要尊重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民情风俗,中国的戏曲艺术才能根深叶茂,代代相传,示例如下。

    伯:(唱)小兄弟青天白日好尖眼(眼神很好)

    台:(唱)架子上头打游秋(荡秋千)

    伯:(接唱)一把抓住绿袖子,你如跑掉算你“猴”(调皮)

    ——《梁山伯与祝英台》

    “土才够味”说明方言已经深深融入庐剧的文化内涵之中,成为群众心中庐剧的一大价值。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方言更是当地特色的代表。大量地方性语言随着庐剧的传播得以发扬,丰富了环巢湖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2.庐剧对乡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在民间艺术的传承过程中,集体性越高,艺术传统本身传承的稳定性就越强。”解放以前,庐剧社团以民间和私人为主。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组织下,民间庐剧艺人纷纷加入国营庐剧团。当时,全省共组建了20多个专业庐剧团。1956年9月,安徽合肥市庐剧团成立,囊括了丁玉兰等众多庐剧艺术名家。1957年4月,省庐剧团赴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时期,出版了大量的庐剧音像带,《双锁柜》《情仇》还被拍成电视剧,《借罗衣》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公开放映。60年代,庐剧在安徽省和华东地区的会演中获得大量奖项,如《梁祝》《刘胡兰》等。“文革”时期,庐剧逐渐衰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庐剧又有所发展,但主要以群众性的自娱自乐为主。为支持庐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筹建“庐剧艺术传承中心”,加强对庐剧剧目与种类的调查,利用数字化等手段,加大对庐剧文献资料的记录、保护和传播。

    二、庐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1.增强庐剧课程资源的开发理念与意识

    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意识的培育。长期以来,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出现了教师重视“怎么教”,而忽视“教什么”的问题。地方课程意识和校本课程意识较为淡薄。培育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是提升教育教学内涵的当务之急。庐剧课程资源的挖掘,重点在于提高对庐剧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类型的认知,强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延伸。

    2.多元开发与利用庐剧课程资源

    要有效地开发庐剧课程资源,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学校和教师往往扮演主要角色,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对承担额外的校本课程讲授显得力不从心,这很容易导致校本课程设计流于形式。所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甚至是专业团体参与进来,形成开发合力,对提高校本化课程的水平和质量尤为重要。

    3.因地制宜,构建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

    在庐剧课程资源的建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以实践课程、校本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庐剧在环巢湖区域,有着较为稳定的传播途径和演出队伍。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使其能近距离地体验庐剧的艺术魅力。学校也可以邀请优秀的庐剧表演艺术家在校园里开设庐剧藝术讲座,帮助学生加深对庐剧艺术发展历程和人文内涵的理解。

    三、庐剧课程资源校本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校本课程建设要增强学生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优秀传统文化流淌着民族的精神血脉,它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千百年来普通百姓生活的点滴情感与价值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重要载体。就环巢湖区域而言,庐剧文化是环巢湖区域戏曲艺术的瑰宝,是这一区域文化、语言、民俗、歌舞等的集中体现。著名庐剧演员丁玉兰曾说过:“庐剧是合肥人的本土艺术,就像人人爱吃的咸鸭子骨头一样,越嚼越有味。”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教师要立足乡情、校情、学情,通过组建学生庐剧兴趣社团、开设庐剧欣赏与实践课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戏曲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庐剧文化的独特魅力,拉近他们与乡土戏曲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及传承庐剧文化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校本课程的设计要着力于对庐剧文化内涵的挖掘

    庐剧的历史虽然没有其他剧种悠久,但是其表演形式、曲目内容等积淀了环巢湖区域千百年来的历史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在庐剧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建设中,要着力挖掘庐剧文化中蕴含的“敬老孝亲”“惩恶扬善”“邻里和睦”“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通过庐剧校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将这些文化内涵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从而取得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校本课程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传统庐剧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剧目的内容是以民间艺人为主体进行开发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在语言、表演以及内容上存在一些低俗化的倾向。在庐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教师要注意对曲目及内容的遴选,提高政治自觉性,增强传统优秀文化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戏曲教育不仅是对戏曲艺术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戏曲教育能够让更多学生学会欣赏戏曲,使戏曲艺术得到传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教师开发利用好庐剧文化资源,建立多层次的校本课程,对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婷.黄梅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0.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4.

    [3]孫绳骥.庐剧方言念白特色及演唱方法的探析[J].黄梅戏艺术,2012(4):50.

    [4]胡彧洁.地方戏剧庐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合肥市庐江县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7.

    [5]汪英俊.安徽庐剧传承发展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

    [6]张娟.漫谈庐剧的改革与传承[J].大众文艺,2015(12):169.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017-01-25.

    [8]张斐然.普及戏剧教育,铸造多彩人生——多方合力推动中小学戏剧教育向前发展[J].艺术教育,2016(10):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