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
范文

    徐建平

    俗话说,审题决定生死,立意决定高下。本文以材料:“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己。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为例,探究思辨性材料的审题与立意。

    一、看山就是山

    很显然,材料中的两种观点,意见相左,有很强的思辨性。每一方都认为,自己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也就是佛教里面宣扬的“看山是山”,这是我们对山的初步感知,也是我们对问题的第一构思与判断。

    第一种观点: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己。正如齐白石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味跟在别人后面,做别人的跟屁虫,那么一直是别人的影子,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最终丧失个性、失去自我。

    第二种观点: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荀子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鲁迅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说:“拿来主义”。

    二、看山不是山

    1.质疑对方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我们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除了给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还可以质疑对方观点,找出对方观点的漏洞。至于如何质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其一,对方前后因果关系是不是必然的?其二,结果自身是不是真的好或者不好?

    (1)质疑第一句的因果关系,“跟在别人后面”,真的做不成自己?如若跟在真理后面,择善而从,有助于我们加快做成自己的速度。

    (2)質疑第二句的因果关系,跟在别人后面,真的可以少走弯路吗?你怎么知道你所跟随的人有没有走弯路?如果你跟在不良少年后面,跟在方向错误的人的后面,是不是会走很多弯路?

    (3)质疑第一句结果,做不成自己就一定不好吗?如若你坚持做的自己是错误的,甚至是违法的,如果一旦做成了自己,只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行越远。

    (4)质疑第二句的结果,少走弯路就一定好吗?走弯路就一定不好吗?张爱玲曾写过一篇文章,就是《非走不可的弯路》,她说:“有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是年轻时候的弯路。”我们承认有些弯路不好,但有些弯路是非走不可的。走弯路可以为我们创造无数可能,为我们积累经验与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不一样的风景。如果一直跟在别人后面,不走所谓的“弯路”,那么科技怎么创新,社会怎么进步?

    2.怀疑自己

    正所谓“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是长不大的。”这里,你自己说“不”,最容易的是对别人说“不”,最难的是对自己说“不”。也就是说,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敢于否定别人,更敢于怀疑自己,找出自己观点的漏洞、并弥补自己的漏洞。

    1.跟在别人后面

    (1)诚然,不跟在别人后面,可以自由做自己,但会走很多没必要的弯路。

    (2)跟在别人后面,不是盲目跟从,而是择善而从,这样可以少走没必要的弯路。

    2.不跟在别人后面

    (1)诚然,跟在别人后面,有时可以少走弯路,但如果盲从他人,会走更多弯路,做不成自己。

    (2)不跟在别人后面,不是完全否定别人,而是要勇于走出前人的阴影,走自己的路。

    通过质疑、辨析,我们眼中的那座“山”,不再那么简单了。我们的观点也不再局限于表象了,而是走向了深刻、立体,也就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三、看山还是山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也都有不足,我们到底怎么选择?可否做个老好人,将两方各打五十大板,再各给五十个糖果?不能。我们要有一个倾向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让人一目了然。我们的观点还要回归思维原点,立场还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达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山还是那座山,只是有了我们的思考,有了我们的影子,最终成为我们自己的“山”。我们洞察材料之后,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另外,我们始终在“跟在别人后面”与“做自己”之间,进行二元对立的选择。我们知道,这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社会。在生活中,“跟在别人后面”与“做自己”之间并非二元对立,可以并存。譬如说,当我们阅历浅薄时,不妨先跟在别人后面,丰富自己,当我们有自我辨别能力时,再试图超越前人,走出自己的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

    四、方法总结

    这种思辨性材料,需要我们思辨性审题。正如张书军《思辨性写作教学》所言:“思辨性审题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地进行质疑、反思与修正的审题过程。思辨审题时,要想清清楚楚地看到材料的本质,需要善于思辨性的联想与想象,善于在材料观点之间走几个来回。”那么,如何透彻、深刻地理解材料,得出这么多观点呢?

    1.全面立论。要从材料出发,断章取义、纠缠局部,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可像盲人摸象一样,要整体考虑,全面立论。

    2.一分为二。要善于质疑,由现象到本质,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对方观点的漏洞,再找自己观点的漏洞、弥补漏洞。

    3.多元思考。正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转换思维,多元思考,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