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注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范文

    余东

    【内容摘要】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所存在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效率。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分为逻辑与现实两大类,所谓现实就是指学生在过去所了解的基本知识技能,逻辑则是基于课本与现实之上所掌握的一些知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合理选取教学方式、明确授课内容,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学习起点 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

    引言

    初中生在经过小学期间的培养后,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如果与学生自身的起点差距过大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所以密切关注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差异,针对差异确定教学工作的重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掌握新学知识,同时巩固过去所学知识。

    一、有效明确并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

    所谓学习起点,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掌握的有关新知识的知识、能力、技巧等。学习起点包括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两类[1]。现实起点是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逻辑起点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应该达到的对知识掌握的水平。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就要对两种学习起点进行了解。

    1.深解书本,明确编写者设定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的设定是根据书本中前后知识的逻辑性所设定的,是教材编写人员参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后主观设定的。所以教师应该仔细研读课本内容,准确掌握编写者设定的逻辑起点、确定教学目标。

    2.立足现实,掌握学生真实的现实起点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很多时候教师依据教材设定的逻辑起点大致推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法具有一定主观性和片面性,无法准确解读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应真正走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真实的现实起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错误看待学生的学习起点,会降低教学效率

    教师大多会对学习起点有所关注,过去那种忽视学生主体、重视教学进度的教学事故鲜有发生。但是教师对学习起点的理解不尽相同,偏颇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不良影响,教学效率也会居低不高[2]。

    1.遵循课本,过于保守

    课本的编写者往往会将课本的章节内容进行大量考证、修改,使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方便学生理解掌握。由于课本本身所具有的强烈逻辑性,部分教师会选择性的相信课本,下意识的认为学生只要能够掌握好课本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却忘记了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如果教师仅仅依据课本进行课程设计,往往过于保守,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学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十一章是《全等三角形》,在这一章节中会讲授角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对于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如“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等概念在小学阶段或课外补习中已经有所了解。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提出数学问题想引出这些性质,部分学生会感觉较为枯燥。然而教师还不断重复教材的内容,熟悉的同学难免会有些心不在焉。

    2.定位不清,层次过高

    教学工作是由教师展开的,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难免会依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进行设定,无形中将课堂主体换成“教师”,导致课堂内容难度加大,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将过去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回顾总结,然后逐步拓展的到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些教师在转换过程中直接选择应用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感觉只要多加讲解就可以很顺利的进行转化升级。但是许多学生的对于一元方程的思维较为固涩,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手忙脚乱紧张不已,效率大大下降。如果将层次降低,先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稍微详细讲解一道例题,然后再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引入,学生接受的就会更快速。

    3.了解范围较为局限

    同样的教材需要传授给不同的个体,要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的知识厚度、广度。由于小學、初中教材具有一定的更新改版周期,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都略有不同。比如某些知识点在之前的版本中出现在九年级上册数学中,而之七年级下册中就已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版本、不同年级的教材都要充分了解,教师甚至需要了解小学、初中的授课要求,充分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避免因为了解不充分而影响教学效率。

    三、互动促进了解,合理设计课堂(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方式及简单例子)

    准确掌握学生的不同起点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多交流、多互动,根据学生确切的情况进行课堂设计。

    1.沟通明确现实起点

    信息爆炸式的现在,学生接触的知识大多超过了传统教育的设定,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讲授新知识前可以先与学生进行几个相关小问题的讨论,例如学习《二次函数》时,学生对于变量、函数、函数图像等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哪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为困难等。

    2.基于学生真实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在准确了解学生现实起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编排重组,将较为难掌握《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进行不定期的回顾,让我学生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印象,获得提高。

    结束语

    教学的成果是由学生体现的,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指引者,真正评判教师水平的是学生学习的真实结果,而不是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对症下药”,才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达到最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藏清林.巧用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7(z2):60.

    [2]徐永祥.关注学习起点,促进有效教学[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15):81-82.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觉民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