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情唤情,入心入行 |
范文 | 王迎春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巧或方式,引导学生的情感认知与知识认知相关联,以自身投入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以自身的行为诱导学生的行为,并且表现出情感交流的互动的关系,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产生更强烈的探索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品格。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情感教育的渗透方式和策略,以此实现以情唤情入心入行的情感教育目标。 【关键词】以情唤情? 中学语文? 情感教育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情感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体验尚浅,情感认知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培育,让学以情唤情,入心入行,把情感教育作为语文课的催化剂,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促进学生拥有更全面的情感成长,获得更丰富的感受。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情感表达 中学生生活经历短浅,认知程度不足,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难以产生正确而广泛的了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以作文课《心灵的沟通》一课为例,由于当前的网络通信发达,所有学生应该都有过打电话的生活经历,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时,就构建了一个打电话的生活情境。首先将学生分为2人小组,要求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内容,分别扮演甲和乙两个人物,以日常交际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其次再为学生们布置其它的通话情境,比如询问同学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在练习中需要依据现实情况,假设接电话的一方是同学本人或者是其父母的情况下,则要变通为不同的交流方式,以符合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这篇课文并不是教打电话,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不同的表达方式,由此就能够让学生学会从内心情感看待生活问题,能够通过情感理解而获取认知。 二、课前进行预习导入,创造学习热情 在当前大部分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在上课后直接进行授课,没有预习,直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展示文章情感。而在进行情感教育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文章,激发学生们对文章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对该文章的学习效率。一些语文教材文章中呈现出很多有趣的故事,为提升学生们对故事类文章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架构好对此类文章的情境设置,也就是预习文案,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小组布置同一情景下不同的任务,例如情景对话、讲述小故事或者笑话等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展示来活跃课前教室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的预习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新文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前对新文章有了事先的情感掌控,进而促进学生在课上学习中逐步掌握文章传达的情感,有效加快课堂的速度,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學会大声朗读,提高学生情感体验 带感情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感情的渗透,能够获取到文章更深处的情感内涵,从而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适当采取大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怀等情感处理方式,在渲染情绪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共鸣认知。 以《天山景物记》一课为例,笔者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以饱满地情绪朗读课文,在读到雪峰:寒、高大、美;溪流:急、美、清幽;森林:高大、茂密、幽静、原始;野花:艳、大、多、高,等词语所在的语句时,学生们由于情感的投入,音色和音调就会随之而变化,这就体现出了学生情感的变化;随着对的野性美逐渐产生全面的认知后,高度的情感集中就会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景色奇丽、物产富饶的祖国边疆,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这里就是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意境美,既体验到了作者自然状态下的情绪,又收获了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语 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达到以情唤情、入心入行的情感教育目标,为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情感世界。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更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让学生乐学语文,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