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范文

    张鸿雁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其中包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不可或缺。笔者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做一下简明阐述,以期对一线教师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搜集处理信息

    前言

    数学学科的知识在生产生活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助于人们解决搜集、整理以及计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达到利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帮助其在生活中处理跟数学相关联的问题。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到处都可以遇到跟数学有关的知识。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同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自身年龄相关的简单的数学信息,而且正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特有的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更有助于其在現实中收集处理信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成长时期,结合书本中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为例,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家里挂钟、座钟、闹钟或者手表上的时间用手机拍下来,也可以将商场钟表柜台的钟表用手机拍下来,假如每名学生以拍摄三至五张钟表图片为基数。学生对拍摄下来的钟表时间进行对比,比如五点整,或者八点整,或者九点二十三分,或者十一点十五分,又或者十二点三十七分。教师让学生对图片上的时间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按照钟表上时间的大小将拍摄下来的时间进行排序,使学生利用这种自己拍摄的图片去认识钟表,这样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可以使学生很快学会认识时间。

    二、制造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搜集处理信息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问题设定的条件都非常充分,并且答案都是统一的,这种套路模式的数学问题会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法对自行收集数学问题引起重视。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题目时,应故意缺少一些信息,也可以使条件与问题不符。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心智水平处在发育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缺少的问题去搜集处理信息。以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为例,由于现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往往都使用手机支付,进而导致现在的小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度不够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准备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人民币展示给学生看,但唯独不准备二十元的人民币。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人民币的币种从一元到一百元应该共有六种,下面请问学生这一套人民币里面缺少哪一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在下一堂课的时候再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三、利用实际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搜集处理信息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数学知识并非单纯的涉及到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点,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储备量。以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问题,将2019最后三个月相加,一共有多少天?这一数学问题就不仅仅涉及到100以内加法计算了,而是要求学生清楚的知道2019年最后三个月每个月相应的一共有多少天,这就涉及到了常识知识,学生需要通过查找日历将每一个月份的天数记录下来,比如10月份31天,11月份30天,12月份31天,最后再将数字31、30、31相加,这样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即31+30+31=92。那如果将2019年1月份与2019年6月份的天数相加,那么得数又是多少呢?这还需要学生去日历中查找一月份与六月份的具体天数,从而得出31+30=61。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2018年的日历进行查询,进而在对2017、2016、2015等年份的日历进行查询,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即每年除了2月份以外,其他月份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的而就二月份来讲也有其特有的变化规律。这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常识知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四、激活学生主动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收集信息的意识后,同时就需要具备相应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如何收集处理信息,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依托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视角去主动收集管理相关的信息,进而达到丰富自身信息保有量,激活信息利用率的目的。以小学数学《克和千克》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生活中寻找关于克和千克的例子,比如关于500克等于多少千克的问题。周日妈妈带小明去超市买馅饼,价签上标注馅饼售价为8元钱每0.5千克,小明的妈妈准备买1000克馅饼需要花多少钱?小明妈妈有意让小明帮助自己算一算。这就是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小明利用在课堂上学过的克与千克的知识帮妈妈算出了买1千克馅饼需要16元钱。这是因为每500克等于0.5千克,所以1000克等于1千克,而0.5千克馅饼需要8元,那么两个0.5千克就是8+8=16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固定的理论知识层面,而是应该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结合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而学生自己主动学会收集处理信息也是学习数学的必备技能之一,这点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同样不例外,相信在这一前提的推动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会得到日渐提升。

    【本文为兰州市2019年度教师“个人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探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LZ〔2019〕GR203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