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范文

    刘小金

    摘 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开展积极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仅限于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优异的学科成绩,对人才的需要逐渐向“素质型”“综合型”的方向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个体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比起学历来说更加重要。因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初中可谓是最重要和最特殊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逐渐形成,一些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逐渐养成。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紧紧地抓住这一时期,利用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良好的可塑性,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联系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要充当起知识与生活的媒介,通过自身的引导,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联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领悟知识。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遇到类似的生活问题时,能够快速、灵活地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来应对和处理。

    比如在教学《亲情之爱》一课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地谈一谈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感人的事情。这个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来营造出活跃、热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回忆自身和聆听他人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父母、感恩父母。同时,由于初中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在生活中与父母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并针对这些问题为学生提出一些正确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促使学生与父母之间形成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相比于让学生背诵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说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此类纯理论的课程中,教师通常是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细化分析讲解,较为重视自身的讲授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较少,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现代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学习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过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事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相关的新闻、图片或视频等资料,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对案例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并告知学生遇到类似情形时应当怎样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加牢固的印象和深入的理解。

    三、注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最为重视的部分,但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预习的环节。通过预习环节,学生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自主的理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讲解的深度。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于预习环节都不够重视,且布置的方式通常以读书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更加多样化和趣味性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探問生命》的时候,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项“寻找生命的意义”预习任务,让学生问一问自己的家人、邻居,或者是一些职业工作人员,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等,了解他们所认为的“生命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生命”形成更加客观、真实的认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独特的体会。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感受,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通过知识联系生活、丰富教学形式以及重视预习环节等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8(12):73.

    [2]迟友熠.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87):1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3: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