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范文

    王松

    摘 要:启发式教学法是深刻秉持“生本”理念而制定的课堂教学手段,这也是自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落实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又一体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启发式教学法,其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有利于促进自主课堂的生成。以此为基础,并以初中生物的教学为例,罗列几种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教育家孔子曾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生物学科,其知识类别与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有着根本上的区别,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类学科,针对于此,利用启发式教学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方法,我们可以以如下三种方式作为切入点,对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和实施过程进行阐述。

    一、案例启发

    所谓案例启发,实则是基于生物知识的特性而言的。生物学科在某些方面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在诸多方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利用生活现象阐明生物知识,亦可以通过生物知识来诠释生活现象,二者相辅相成,此即为利用案例启发的来源。具体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生物知识点的教学,要适时地引用与之相应的生活案例作为引导,使学生在此启发下产生自主的学习行为,进而为课堂的深入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节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关于本节的相关知识,我便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如:对于糖类营养物质摄取的必要性,我则利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理性“低血糖”症状来进行了举例说明。假如长期饮食不规律且处于饥饿状态,就会造成糖类营养物质的缺乏,对人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而此时,只要我们及时补充糖类,如吃巧克力、糖块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就会起到作用。引入这一生活实例,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启发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怀着探寻生活本质的热情,去更加自主地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成分及作用等相关知识,从而大大提升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二、设问启发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来进行启发、引导,是一种普遍被采用的方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任何时候都要提出问题,课堂提问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需要等方面考虑选择适宜的问点,问在教学当问之处。基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结合具体生物知识,设置一些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究欲,促使生物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相关内容时,我便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对自主学习的课堂进行构建,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对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知识点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地球上90%的氧气是由谁提供的吗?”学生的思维此时会进行相应的调动,得出是“藻类植物”。这一问题的创设在于引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继而对于“淀粉”这一概念的启发,我们可以继续提出:“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会怎样?”这一问题,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为“因为会失去氧气”这一答案,由此,我们可以及时补充出“淀粉”这一概念,促使学生对“淀粉”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出良好的铺垫。

    有效提问可以选择如下关键点: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提问;在思维发展的矛盾处提问;在思维发展的矛盾处提问。有学者指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问题设计得新,就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问题设计得深,犹如向学生的思维之湖投入一颗石子,激起朵朵美丽的思维之花。

    三、实验启发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多数生物知识的教学要依赖于课堂实验的教学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物实验的开展往往是由教师在课堂中做演示实验,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下进行观察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受,极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实验启发的开展,在于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開展实验,创造独立思考空间,从而在逐步的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生物教学效能。

    例如:我们仍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之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融会贯通,我便为学生提供相关思路,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实验设计进行了启发。如:我对实验提供的思路是,证明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并证明光合作用下的产物确实为淀粉。学生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首先提出可以用能够有效遮光的物体阻止植物的一部分受光(如用黑色纸片、布片等),继而对于产物为淀粉的证明,可以利用淀粉的化学特性(如遇碘液会变蓝)进行证实。学生在这一自主实验设计的启发下,经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从而极大地提升和确保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方式十分多样化,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特性,把握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如此才能使其灵活地融入课堂,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夏丽洁,刘小宁.启发式教学在生物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

    [2]袁静.生物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应用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