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践行 |
范文 | 汪照菊 摘 要:在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正式将核心素养教学作为新课改的基本改革任务,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利用本学科知识丰富学生学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思维能力。从以生活问题导入新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以德育体验完善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迁移;以德育观点优化学生品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分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组织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要课程目标的德育课程,但是由于我国一直都是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基本目的的,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致力于传播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接受理论练习检测,并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及时内化学科知识,而且也并未突出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对学生为人处世的引导作用。然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论从学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重新提出了教学要求,尤其是强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利用本学科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财富,为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活动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一、以生活问题导入新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出于德育课程性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基本都是将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教材内容的,目的在于通过生活化的课程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难题。针对这一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以生活问题导入新知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学科知识,及时获得学识,优化自身的人生观。 如在“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教学中,我便提前在校园内拍摄了学生与同伴相处的真实资料,比如学生结伴游玩、在课间玩游戏、彼此倾吐心事、为朋友寻公道等美丽景象。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了这些照片,还以《友谊天长地久》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唤起了学生对友谊的向往与珍惜之情。然后,本班学生可分享自己与同学交往的真实经历与困惑,甚至可以说出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阐述自己对友谊的看法。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结,我还以“我想对你说”这一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勇敢地向好朋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以德育体验完善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迁移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十分关注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认为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尽可能发挥学科知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促进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尤甚。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通过德育体验完善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知识迁移活动中内化德育内涵,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全面优化自身的行为习惯,懂得何为对、何为错。 如在“让家更美好”一课教学结束之后,我鼓励本班学生主动向家长说出自己对和谐家庭的向往与期待,为家庭做贡献,感受家和万事兴这一传统道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要多与家长沟通,勇敢地表达自己对人格独立、自我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的成长需求,家长应该尊重自己;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主动承担一些家庭事务,不要凡事依赖父母,更不要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无私付出;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要多多陪伴家长,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将家长拒之门外等等。学生提出的实践预想都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所以我便鼓励他们在家庭生活中践行相关计划,通过德育实践报告分享实践成果。 三、以德育观点优化学生品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是从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要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使其成为现代文明的接受者、守护者与创造者。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重点突出本课程的育人理念,从理论知识中挖掘隐性德育信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接受育人指导,促使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 如在“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中,我在本课理论知识教学中渗透了生命的可贵与难得的理念,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不可逆、不可重复性,懂得珍惜生命的每个时刻,切忌做出损害生命健康的不当行为。为了深化本班学生对“敬畏生命”这一德育主题的认识,我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少年由于追求特立独行而做出的侵害生命的不当行为,以及他们所要为这种不当行为付出的严重代价,同时还展示了一些癌症、残疾等身体残缺的病人为了活着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让学生在强烈对比下产生敬畏生命的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须要转变功利性教学思想,利用本学科教学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不断推动与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改革进程,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献: [1]王玉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2]罗惠成.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70-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