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敲开“品悟诗歌情感”之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范文 | 杨楠 根据语文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能把握诗歌本身提供的直接信息或间接信息,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实践操作,进一步规范诗歌思想感情类题型的答法。 3.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的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過程: 一、导入新课(师采用播放歌曲形式导入) 今天,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首歌(幻灯片播放《菩萨蛮》),姚贝娜的一曲《菩萨蛮》唱出了闺中之怨,同时也把我们带入了诗词的世界,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的确,诗歌是激情的火花,是心灵的吟咏,伴着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自然的无限风光,可以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可以体会事物的历史沧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讲授新课 (一)明确考纲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快速、准确地搜集诗歌中的相关信息。2.充分利用有关信息读懂诗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并形成答案。 (三)解题技巧探究 1.析意象 例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师问:在鉴赏《题李世南画扇》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你是通过那些信息来把握作者情感的呢? 学生答:意象 师语:在诗歌创作中,作者通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一组和谐统一的意象表达出来,因此,把握了诗歌中主要意象的特点,就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标题 例题: 春日思归 唐 王翰 杨柳青青杏花发,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 师问:同学们在鉴赏《春日思归》情感时,有没有抓住直接信息来揣摩作者情感呢? 生答:题目 师语: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借助题目是必要的,题目中往往富含很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人物心情、诗歌类型、甚至思想内容。 3.读注释 例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师语:有些诗歌有特定的写作背景,直接理解诗歌有较大难度,为了降低难度,会给出注释,比如作者注、背景注、词句注等等,所以我们要把握住这条鉴赏诗歌情感的捷径。 4.找情 例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设疑: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学生分小组探究后派代表发言,师点拨) (四)归纳解题技巧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1)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概括)(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翻译)(3)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五)高考链接(教师出示历年高考题,让学生明确高考题的出题方式) (2009年高考辽宁卷)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师设疑: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感情】(2分);通过对空江明月,苍茫云水,树下泊船,归家轻舟等意象的描写来表现的。【联系诗歌及背景进行分析】(2分);寓情于景,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表现手法】(2分)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三、质疑释疑 四、全课总结(教者编了顺口溜,便于学生识记) 思想感情题答题谨记 鉴赏诗情莫要慌,调动积累细思量。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释来相帮。 情点词语要注意,抓住意象析思想。依照思路来作答,自己不要乱主张。 五、作业布置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师设疑: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揣摩作者在《岁暮》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漂泊的孤独愁苦、对国事的担忧以及渴望赴难报国的情感。首联叙事,交代自身处境,抒漂泊异乡之苦,岁暮年末。交代国家处境,边境战事连绵,时局艰危。颈联运用钟军请缨的典故,指出朝廷内无人为国分忧的现状,表明自己的担忧。尾联直抒胸臆,抒发自己不吝惜生死,原为国家赴难的决心。 教学评价:这堂课三维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师教态亲切,感情充沛,穿针引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学到相关考纲要求的知识点,不失为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