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数学逻辑课堂有效情境创设 |
范文 | 郑鸽飞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数学的教学要求变得越来越贴近于现实生活。根据教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多项原则,即符合学生认知、形象简单、平衡趣味性与知识性、不脱离数学本质,浅要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应用,如生活式情境、探究式情境、操作式情境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课堂;情境创设 数学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是数学教师教学的最高目标。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比,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绪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思路,有利于实现“活学活用”的最终目标。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符合学生认知 不同年龄层、不同个体、不同成长环境的孩子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思维、智力与认知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时充分考虑这一问题,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否则就失去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二)形象简单 情境创设形象性的实质是为了解决客观具象与思维抽象、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关系。因为数学内容具有很大的抽象性,但是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简单,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引导不当会出现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因此在情境创设时要利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简单形象或熟悉事物作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三)多样化 许多时候数学的学习往往十分枯燥,年纪小、缺乏自制力的初中学生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在教学课堂情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择手段”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对教学架构进行再设计,改变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但同时,教师的情境创设要具备数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使学生既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还可以自由地学习探索。 (四)凸显数学本质 情境创设时还应注意保留数学的本质特点与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导向学生学习的数学内核,教学着重放在与学习内容有關的方面上,避免“去数学化”[1]。 二、情境创设的策略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必要的策略。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问题,帮助初中学生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学习兴趣, (一)生活式情境创设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实际事物入手,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象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学习知识,还能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室门窗的运动方式体会这两种运动的特点。由现实感入手,使学生先获得感性认知,再归纳总结特征。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发展思考能力,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归纳式情境创设 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具有严谨性和精确性,因此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无趣的。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往往十分难以理解。对此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素材与案例,通过对现象的认识,对本质的分析,自己归纳总结。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可以指出我们常见的属于平行四边形的物体,活动衣架、学校的伸缩门等,再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得到定义。 (三)探究式情境创设 探究式情境的创设能以问题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再次加强,还可以很快进入新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判定”的课堂开始时,可以展示这样两个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这既能引起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复习,又能使其快速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有时还可以将新旧知识对比学习,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同时回顾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四)故事式情境创设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事情,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始内容,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把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讲给学生:毕达哥拉斯在参加聚会时,对排列规则的方形瓷砖观察研究。他以一块瓷砖的对角线为边画出了一个新的正方形,并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恰好等于两块瓷砖的面积和,又以两块瓷砖的对角线为边画另一个正方形,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恰好等于五块瓷砖的面积和,进而产生了勾股定理的大胆猜想。 (五)操作式情境创设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非常喜欢动手实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验作为课堂的导入内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堂上,请学生提前准备4根小棒,要求长度为2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并要求学生任意选择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这当中会产生一些不可行的情况。凭借学生产生质疑进行反思,完成学习的认识目的[2]。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学习越贴近生活,越形象具体,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利用生活实例和各方面的资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掌握数学规律,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郑燕平.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43-144. [2]唐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数学教学通讯,2018(26):68-6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