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结构、知识类比成体系 |
范文 | “本色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活动。学习中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接受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本色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以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自主、质疑、探究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本色课堂的本质是学生建构自我的学习体系,形成自我的学习方式,于是,在本色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对知识结构的建立尤为重要,如何呈现一节课的知识,带动学生去思考,比教会学生一道题更重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于学会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就需要为学生搭建舞台和知识的框架,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激情饱满地去探索。 例如:新授一元二次方程時,从旧的知识体系入手,让学生感知知识获得的方法的同时,我给出了一张知识结构图。在课前,请同学们回忆。 学生在回忆时脑子里会绘制一张新的知识图表,于是,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图。请大家大胆猜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从哪些方面学习。学生说,老师展示图表。 在这两张表格的指引下,学生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对于新的知识学习也有了大致的方向。接下来的课堂就交给了学生。 师:你们接下来自主课堂,自己就可以高效习得。 生:我先说定义,有一个未知数的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师:这个定义,听起来很完整。不错。但有没有人需要进一步修改,让表述更精准点。 生: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不为0)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整式方程。 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表述后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精准有效性。学生学会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自己的肯定。 师:这样的文字表述虽然准确,但是数学的符号语言能直观地解决歧义问题,我们先看如下的习题。 设计思路:学生有了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后类比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自行解决就容易多了。设计题目设计了一个梯度,第一题直接利用定义代入解求解。第二题是代入解后先求出部分值,再由部分整体代数求出代数式的值。(这里主要让学生学会把要求的代数式用含有已知条件的式子表示),第三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代入后没有完成的题目,还要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进行检验。这是做题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样的类比方式和变式学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方法,能够通过题目的改变进行概念、解题方法的巩固等。 实际上本节课以类比作为引导学习的方法,旨在通过类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素养,从而巩固双基,拓展了学生的能力。学生进一步小结上面三题的做题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类型,简单小结,方便自己今后运用合理的方法解题。 小结:你们觉得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思路:通过这节课,学生头脑中很快以表格的形式形成知识结构,从而进行有效记忆。 这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达到了当堂测评和巩固的目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习得巩固的过程。最后的五分钟简单地让学生出题和变式,学生自测,测试下来的效果比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甚至课后反复练习要好很多。 这样的课程才能更好地在本色课堂中彰显学生的本色,在本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习得知识的荣誉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我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课后,我试着留给学生几个直接开平方的预习题。 如:1.x2=25 2.x2-25=0 3.2x2=50 4.2x2-50=0 让学生在初二学过的平方根的基础上预习和学习,为后面直接开平方法起到复习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由于学生的参与,课堂效率提高很多。同时,学生的参与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进一步激发更多学生的思维,出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今后做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是本色课堂的实质,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体系化,不再是老师的简单罗列。 这节课通过类比学习,能够让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发现归纳总结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类比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这节课的主要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本色课堂,从而不断地在学生的参与中提升其核心素养。一节课学生在自身参与与老师的引导中体会本节课知识,同时又学到了自我学习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研究参与。真正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色课堂,使教学变得有趣味性、活动性、参与性。这个过程本身也是知识的习得过程。学生的加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创新、有基础。核心素养便在学生的参与中实现。老师的一言教育,变为老师导学生活动的模式,学生思维火花被激起,一堂高效的数学课随之呈现。这个课堂的结构体系才是正确的,也是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的方向。学生在课堂中编写练习题,点燃学习激情,体会到自我参与的快乐。从基本的教学走向创新的教学,从简单知识的堆积走向知识结构导向的核心素养养成的课堂。这其中有着数学类比思想的作用,数学学习关键是方法学习,是思维的训练与拓展。 参考文献: [1]潘建明.前位类比 自觉体悟 自主建构:苏科版《数学》“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实录[J].江苏教育,2019(3):69-73. [2]张爱华.类比: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J].数学之友,2011(5):52,55. [3]黄玉华.跨界思维:打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扇窗: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6(12):27-30. 作者简介:范萍莉(1978.10—),女,陕西人,汉族,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数学。 编辑 郭小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