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
范文 | 黎国胜 徐平川
摘? ? 要:在教学评一致性理论指导下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应以精准分析学生的学情和考情为前提,准确制定学习目标,精心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以评价为手段,层层递进,教学过程流畅,目标明确且有弹性,有效提升高三复习课的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学习目标;情境创设;问题设计;评价任务 一、学习目标设计 (一)目标设计的依据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指引课堂教学的方向.怎样确定学习目标?确定什么样的目标?首先要有科学的依据.我们认为确立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有:理论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情和学情. 1. 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我们选取了学习进阶理论、教学评一致性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理论支撑. (1)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生在主题单元中掌握一个核心概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设置好问题和情境,搭建好思维的阶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到概念的本质. (2)教学评一致性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目标展开,活动是否偏离目标、目标是否达到,需要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学习目标如期达成.要努力实现教与评一致、学与评一致,建设高效课堂. (3)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确定好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在同伴及教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前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后者是课堂教学的终点——学习目标,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科学确定好教学起点和学习目标.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识.本节课以动能定理为核心知识,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为主线,通过合外力做功来得到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进而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通过一个恒力作用的直线运动,到多个恒力作用的直线运动,再到变力作用的直线运动,变力作用的曲线运动,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不仅适用于单运动过程,也适用于多运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师生活动,通过活动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根据目标的达成度来调整教学策略和节奏. 2. 课程标准 我们研读了2003年版和最新的2017年版课程标准后发现,二者都要求学生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不同的是2003年版要求通过实验得到动能定理. 3.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明确动能定理是II级要求,即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动能、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理解动能、动能定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灵活运用. 4.考情 我们统计了近十年全国卷和分省命题的试卷,《机械能》一章十年高考总共48道题,直接考查动能定理及其综合应用的试题45道,占94%,可见动能定理在《机械能》一章中地位十分突出.考查的主要题型有:一是与功、功率结合;二是与摩擦力做功结合;三是与变力做功结合;四是与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结合;五是与直线运动牛顿定律结合;六是与机械能守恒定律、速度分解相结合;七是与图象结合.从这七种题型看,动能定理的考查综合性强,容易甄别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别出学生思维的水平. 5.学情 动能定理一节的先行知识主要是力对物体做功及总功的计算,通过先行复习已经对功的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对恒力做功、变力做功、总功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这就为动能定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时学习目标设计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我校拟安排3个课时进行复习.本节课是第1课时,目标确定如下. (1)针对物体受恒力作用做直线运动的情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熟练地推导出动能定理. (2)正确认识动能这一概念,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受力情况判断物体动能是否变化,能根据动能的变化情况推测出物体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加深对力与运动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力与运动”的物理观念. (3)能在简单的问题情境中选择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会表达初末状态的动能,并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表达出过程中的总功.能够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并对求解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对较高层次的学生,要求自主得出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动能定理也适用这一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评价任务设计 知识的学习无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知识要问题化,问题要序列化、情境化,情境要生活化.要把课堂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变成一个个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推进学习进程. (1)推导动能定理. (2)讨论推导出的表达式W总=[12][mv22]-[12][mv21]的物理意义,领会为什么要把[12]mv2定义成动能,为什么把力和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定义为功. (3)讨论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讨论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动能会增加,什么情况下动能会减少,什么情况下动能不变,体会合外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5)通过例题的学习总结出应用动能定理的基本步骤,领会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6)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內容,思考关于动能定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探索. (7)思考为什么说动能定理在变力做功、曲线运动的情形下也成立. 备注:任务(1)对三类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 基础班: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自主推导出动能定理. 中等班:物体位于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自主推导出动能定理. 高层次班:物体位于斜面上,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自主推导出动能定理. 任务(7)要求高层次班学生能够独立证明,中低层次班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 三、问题设计 要让学生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和总结发现.因此,课堂教学要设计出一连串的问题,问题间相互衔接,不断递进,形成有机的问题串. (1)为什么要把[12]mv2定义成动能? (2)为什么把力和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定义为功? (3)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同一物体动能改变了速度是否一定改变?速度改变了动能是否一定改变? (5)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是什么关系? (6)为什么说变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动能定理也能成立? (7)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哪些基本步骤? 备注: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时机,有的要在任务完成之前提出,有的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有的要在任务完成之后提出,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四、学习情境创设 基于真实问题的情境引入:用弓箭引入课题.让学生将箭射出,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简单快速地测出箭离开弓时的动能?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知道要测量质量和速度,那么怎樣快速测量速度呢?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是利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只需要一把米尺测出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就可计算出速度,进而估算出动能. (1)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位于光滑(粗糙)水平面(斜面)上要使它的速度由v1增大到v2,可以沿运动的方向施加一个恒力F,求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2)将一个弹性小球以速度v撞击坚硬的墙壁,小球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反弹回去,小球的动能是否改变? (3)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的动能是否改变? 备注:情境(1)作为任务(1)的情境,情境(2)(3)作为推导出动能定理表达式后促进学生理解的问题情境. 五、评价反馈 (一)“判一判” (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备注:设置这些判断题的目的是及时检测学生对核心概念“动能及动能定理”是否真正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重点解决,防止学生对核心概念形成似是而非的认识,从而形成科学的观念. (二)“做一做” 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沿粗糙水平路面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对木箱的拉力一定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B. 拉力对木箱做的功一定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C. 木箱受到的合外力一定等于0 D. 拉力一定大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备注:高层次班引导学生思考:把题干中木箱的匀速运动改为加速向左运动,本题该如何选?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设置该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简单问题情境的分析,自主总结出动能定理应用的程序,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试一试” 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 (1)计算物块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要将此物块缓慢推回到A点,需要做多少功? 备注:对高层次班引导学生思考:物块在斜面上滑动,摩擦力做功与斜面的倾角是否有关?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运动过程问题有什么优点?怎样选择研究过程更为方便? 设置该题的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多运动过程情境,感悟到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便捷性、优越性,体会到自然规律的简洁美. 总之,理念指导行为,设计要先于教学.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学情和考情,方能制定出适切的学习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度思考,以评价为保障,确保课堂优质高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