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采用碧兰麻在牙髓病治疗中局部麻醉的治疗价值 |
范文 | 徐志爱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中应用碧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药物进行麻醉,实验组应用碧兰麻进行麻醉。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麻醉效果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中应用碧兰麻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碧兰麻;牙髓病;局部麻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牙髓组织对刺激反应较为敏感,进行牙髓治疗选择麻醉药物为关键一步[1]。为研究分析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中应用碧兰麻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14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43.15±3.22)岁,急性牙髓炎患者为13例,17例患者为慢性牙髓炎,其中女性患者为13例,男性患者为17例。 实验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15岁到71岁,平均年龄为(43.09±3.10)岁,急性牙髓炎患者为12例,18例患者为慢性牙髓炎,其中女性患者为12例,男性患者为1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药物进行麻醉,注射剂量为2到4ml,实验组应用碧兰麻进行麻醉,应用碧兰麻在患牙的唇(颊)、舌(腭)侧黏膜处局部浸润进行麻醉,单牙局部注射0.3到0.6ml[2],多牙根据实际情况注射0.6到1.0ml,麻醉5分钟后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麻醉效果等临床指标。 1.3.1 麻醉效果评价 无效麻醉:患者疼痛剧烈,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有效:手术仍能顺利进行,但患者疼痛感明显。良好麻醉:患者有轻度疼痛,可顺利完成手术。完全麻醉:患者无任何痛苦表现,手术顺利[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3.33%,有效麻醉患者为2例,完全麻醉患者为18例,10例患者良好麻醉,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无效麻醉患者为1例,有效麻醉为5例,良好麻醉患者为11例,完全麻醉患者为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15例患者对治疗满意,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9例十分满意,治疗满意度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牙体牙髓疾病发病率高,常见的主要为牙体坏死及牙髓炎症等,牙髓发生血管充血或急性炎症后,神经压迫,患者疼痛明显[4],进行牙髓治疗麻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牙髓牙体治疗中,利多卡因为常用的麻醉药物,但麻醉效果持续时间短,患者接受度不高。碧兰麻为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物,脂溶性高,渗透性好,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扩散,用量相对较少,毒性反应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5],患者接受度高。相关研究表明,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中应用碧兰麻起效迅速,麻醉有效时间更长,能够用于单纯的患牙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中应用碧兰麻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中应用碧兰麻的临床效果理想,麻醉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李欣, 卫克文, 杨立. 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 18(4):300-301. 杨文章, 张爱华. 观察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J]. 中国医疗美容, 2014(6). 汪竹平, 潭淑萍, 丁元珍. 碧兰麻用于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的效果观察[J]. 上海口腔医学,2018,(1):24-26. 卢骁鹏, 毛庆华, 吕敏.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123-124. Megan C. MacEachern-Balodis, Nathan S. Boyd, Scott N. White. Examination of dogbane beetle (Chrysochus auratus) feeding and phenology on spreading dogbane, and consideratio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J]. 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s, 2017, 11(6):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