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探究 |
范文 | 高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生活和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以信息化教学为前提,探究了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意义,解读了其有效实施策略,分析了教学注意事项。重点是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113 高中生物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而且知识点琐碎,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讲授教学的模式,更新了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实等都融入了许多创新的因素,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教学优化,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创新教法和学法。 一、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意义 1.有利于探索微观突破教学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和消化生物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对生物教学中微观内容的学习很难消化掌握。生物学中涉及很多关于细胞的知识,这些物质都是学生无法用眼睛可以直观看到的,在学习的时只是一味地听,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将枯燥的微观的内容进行直观演示,在情境模拟中,教学内容的展现就会更加真实生动,这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生物概念、探寻生物本源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曾提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渗透,在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实验进行前置,以微课为辅助,在实验引领的过程中,促使其对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引导其根据微课进行自主实验,提高动手探究能力,创优实验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又可以加深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生物素养。 二、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有效实施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生物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针对枯燥的课本知识,相信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更容易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作为新时代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时,要全面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设计生物情境,给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放松,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内容时,其中有一节知识点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在学习细胞分裂、分化的基础上,认识衰老和死亡,通过学习,促使其对细胞的生命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培养生命观念,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细胞衰老的特征动态视频图,让学生思考细胞衰老的特征有哪些?通过生物情境的真实创造,在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结合生物知识认识人经历生长、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促使其珍惜生命,培养健康生命观。通过细胞生命历程的探索,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使其认识生命,培养生命观念,在生物情境引导中,促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 2.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是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重复为主,不仅无法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价值,还会降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生物素养,可以以微课为辅助,利用微课引领实验,在微课引导中,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根据学生实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精准教学解析,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生物内容时,重点是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认识孟德尔实验的基础上,培养理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课为其播放孟德尔选择7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的场景,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一对相对性状高茎和矮茎绘制遗传图谱,结合实验内容培养绘制遗传图谱学习能力,引導其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随后在微课中,为其模拟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用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用彩球表示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生殖过程,在实验模拟的过程中,引导其体验孟德尔假说。然后,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准备实验教具,小桶、彩球、记录纸笔等,引导学生根据微课实验内容,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思考彩球组合有几种?每种组合的数量是多少?两个彩球组合代表什么?在模拟实验,检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做课堂主人,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这样既可以激活思维,又可以在信息教学引导中,提升科学探究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素养,促使学生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探究,在问题分析、检验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复习总结,培养科学思维素养 复习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物知识,要让学生掌握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运用语言描述或者习题练习进行巩固。而不是依靠死记硬背来进行教学。要想更加有效地提高生物复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思维导图引导自主复习,通过层层解析、知识关联和生动演示等,在有序问题引导中,培养科学思维素养,实现理解消化,帮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DNA的结构》生物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4种脱氧核糖的根本区别,理解DNA结构特点。因此,在复习这一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微课课件中,以DNA的结构为核心,以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为分支,在化学组成分支上分别以关键词“元素“C、H、O、N、P”;基本组成单位;连接方式”等为引导,在空间结构分支上,以关键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结构特点”为引导,将思维导图发布到微信学习群中,引导其进行自主复习,在课件中,围绕导图,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层层渗透,如: ①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②沃森和克里克是如何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 ③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内容是什么?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思维导图和问题引导等,帮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根据微课进行自主复习,根据导图关联各个知识内容,认识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和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素养,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对生物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样既可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又可以促进其对生物知识内容有一个充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开展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特点的结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方法更加趣味化,多元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理念和运用方法不熟练,在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时候,会出现知识点杂乱无章,学习主题不突出的问题。因此,在为发挥信息化教学的育人价值,在实施的时候,要注意生物学科教材的特点,通过课程内容的深入挖掘,提高知识的理解,实现课程同化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2.要遵从学生学习需求精准定位课堂主体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满足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创优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使其学会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进行教学优化,从而避免让信息技术占据课堂主导,引导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通过信息化教学辅助,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生物素养,实现高效教学。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还创优了学习方法,对培养生物素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信息化教学,通过设计生物情境、解析重点、创建交流平台、引导复习等,激發自主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许素真.信息化环境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实践体会[J].新课程,2020(24):157. [2]郑志坚.浅析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20(28):143-144. [3]邵代国.浅谈微课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策略[J].高考,2020(11):77. [4]冉颖霞.浅谈信息化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20(3):70-71.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合肥北城中学,安徽 合肥 23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