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教学设计的六要素 |
范文 | 张萍 摘要 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首要任务是学会备课。备课的呈现方式一般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出现,教学设计一般包含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关键词 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是在正式教学前,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预先制定特定环境中将要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进程。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优化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六个方面: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一、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预先分析。该分析首先体现的是教师对相关史实的专业认识,不仅包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承上启下的关系,而且包含教学内容在整个专题史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即将历史放在世界整体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待,不人为地将历史分割、孤立。其次,学习任务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学习需要分析。在对教学内容的历史专业认识基础上,教师预期教学内容的习得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将会产生的效果,分析学习相关内容的必要性和需要性。 二、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了解有关学生的对教学和学习有影响的各方面的信息的过程。它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初中歷史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教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之间的适配性,初中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现状应该成为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依据;二是所教班级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现状及其和新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应成为教学的起点。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事物”。教学目标表达了学习者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 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如此阐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标准还规定,“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应正确地理解三维目标要求,而且要明确三维目标在整个目标系统中的地位,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目标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具体、明确的,以便观察和测量。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的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解决的是“怎样教”的问题。它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 (一)选择教学方法 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示法、讨论法、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教师应结合自身条件的优势和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选择并组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 (二)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的物质条件。课程标准建议:“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现代教学媒体是丰富多样的,它既包括了传统的教材、板书、挂图、模型、标本等媒体,也包括影像资料、电脑投影、电子白板、互联网等新生技术和设备。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选择教学媒体,合理组合媒体的运用,让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为教与学双边服务。 (三)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有班级授课制、小组授课制、个别化教学。我国课堂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组织形式。近年来,出现了以改变学生座位为形式的新的组织形式。座位安排的形式有秧田形、马蹄形、圆桌形、模块形等。各种座位形式都有其优点与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与设计。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步骤和时间分配等要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探究学习式教学模式和导学案式教学模式等。综观各种教学模式,它们在教学环节上有着一定的共性,即各种教学模式都包含了导入新课、教与学活动的展开、总结提升三个基本环节。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分为直接导入,经验导入,由旧知导入新知,直观导入,故事、事例导入,设疑、悬念导入等多种。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导入比较多见。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播放音乐、视频,讲故事等方法,给学生视听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情境导入可分为实物和口述两种情境,常见的情境导入方法有图片导入法、影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生活导入法等。教师在运用情境导入法时,要注意几个基本要求:要围绕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而设;要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要短小精悍,言不在多,面不求全;要注重导入的启发性。 (二)教與学活动的展开 教与学活动的展开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顺序,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一般包括情境创设、师生互动等。 1.情境创设。 杜威认为,思维最先从直接经验的情境中发生。情境是思维的起因。思维不单是从情境中产生出来的,它还回归到情境中去。因此,教师必须发挥特定的引导作用,创设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就是根据学科教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实际,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容体验,在此基础上内化为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情境有问题情境、表演情境、多媒体情境、故事情境等。 2.课堂互动。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师生互动的形式一般有:师生对话、师生合作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的形式一般有:课堂讨论、辩论会、角色扮演等。 (三)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是指教师在教学任务终了时,对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运用等一类教学行为。归纳总结是总结提升环节常用的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归纳出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反馈,是整个教学进程中的方向,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一份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从教学评价中得到反馈,以利于教师判断学习质量,调整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和依据,评价内容要紧扣目标,便于观察和诊断。教学评价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课前如何激励学生预习与复习,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的记录反馈,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批改等。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以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为基础,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认知风格来选择教学策略,展开教学过程,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实施的效果。以上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同济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