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 |
范文 | 张立芳 【内容摘要】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优化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核心素养视域角度,进行多方面思考,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为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學方法 引言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用生动鲜活的方式讲好思政课,传播正能量,当好引路人,给学生心灵播种真善美的“种子”。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认真贯彻思政课育人导向,更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高中思政课的质量水平,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策略不够新颖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对新时代的思政课堂也有了新的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试图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策略,但是,拗于长期以来的教学思维习惯难以改变,还有高考指挥棒高高悬于头顶,有不少教师仍然固守着原来的应试教学策略,视“背多分”、刷题术、模板化教学方法为法宝。基于此,要想达成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兴趣培养,用教学触动学生心灵,致力于学生的多元化培养,让高中思政课的道理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2.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不善创新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高中教育中的普及与应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不再只关注必备知识,更加注重关键能力和学科知识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核心价值理念。但是从目前的高中政治课实际情况来看,应试教育观念仍比较牢固。包括学校的教学要求、家长的教学期盼、教师的评价指标基本是围绕学生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教师的教育模式,钳制了教师的思维创新,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政治学科本身的局限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材虽几经修改,重构,但仍然是抽象的,难懂的。我们都知道教材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用于生活,学生学习高中思政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业成绩,更应该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以辩证的思维、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事物,解决和应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生动鲜活的教学方式将抽象难懂的政治道理生活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课教学,提升学生素质,锻炼学生思维,丰富学生体验。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变革 1.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提升学习获得感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备考的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资源,思政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教材知识,更要放眼未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开展多样化教学,积极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思政课堂是开放的,多元的,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取材,开发教学资源。生活中发生的社会热点现象和典型模范人物,党和国家发布的政策、法律文件和会议精神、地方乡土文化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学生开展的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研学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资源的素材;从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站上、《人民日报》《求实》《半月谈》《南风窗》等报刊杂志上、在《学习强国》平台、知名的高中政治微信公众号上,我们都能获取丰富的即时教学资源。这就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每天坚持学习,坚持收集积累时事资料。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甄别,对碎片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构,不可原搬照抄,要选取典型材料,及时运用于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时代性和生活化,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将微课、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同时借助信息化资源平台的作用,发挥线上线下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实现实时交流和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自主选择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助的话题提供了便利;网络直播课等新教学方式把教师课堂讲授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学生,更好发挥了大众传媒在知识选择、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了教学手段的时代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2.开展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公共参与意识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以情境和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力,高中思政课教师运用真实议题和情境策略,构建深度思维的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信息统筹,知识重构,创造性地开展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达成有效涵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内容时,由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搜集材料: (1)搜集一下关于塑料袋的发明及使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我国对于塑料制品限制使用的相关政策及法律信息。 (3)禁塑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教师选择“史上最严禁塑令的来从所往”为中心议题,列出三个分议题: (1)禁塑令的前世今生——缘从何来; (2)我国颁布禁塑令的目的?——用于何处? (3)禁塑令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有人说,治理塑料污染是政府的事情,有人说谁污染,谁治理,治理塑料污染是企业的责任?请你就治理塑料污染拟定一份倡议书。 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基础,思维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组。由不同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内交流互助,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教师适当进行总结点拨。 3.積极开展时政教学,提升学生洞察时事的能力和素养 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更具时代性生活化。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老师,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洞察时事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能力。高中思政课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新闻时事播报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分析时事。比如,可利用“中尼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这一新闻,引导学生从物理、地理、历史等学科角度多方面思考,提高学生多学科融合思维能力;利用“丁真”现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理解国家脱贫攻坚成果,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新闻时事播报,学生可以从时事中感知社会现象,认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深化教材知识理解,提升洞察时事的能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党召开的重大会议和“两会”是重要时政资源,是思政课教师开展时政教学和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时机。比如:教师可以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统编,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全方位理解分析,并对其中重要的说法和结论进行深刻解读,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有利于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铸魂育人。 4.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立德树人是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工程,各个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教育契机。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有大思政课理念,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契机,对各学科的知识进行认真甄别,充分挖掘其中有效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共享,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优势。 高中思政课是生活化的课堂,更是开放的课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通过思政小课堂育人,更应该放眼社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发挥思政大课堂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语文、政治、历史教师围绕“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等多个德育主题轮流为学生开展3~5分钟的精彩演讲,将德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具有仪式感;语文、政治、历史三科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集体大教研,积极促进学科融合,发挥学科协同育人功能;学校的司法社团每年定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模拟法庭、开展禁毒专项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农场参观生产基地等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地理社团和科技创新社团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研学旅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社会,为共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通过思政大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收获。 结束语 “教学有法,也教无定法”。新时代的高中思政课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符合新时代的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要求,要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演绎抽象枯燥的道理,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浸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灵,以灵活多样的议学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思维,形成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培养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静.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4):153-153. [2] 胡海英.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探讨[J]. 文理导航,2020(13):66-66,69. [3] 张玲.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创新[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02):88-89. [4] 周步兵. 指向高阶思维的议题式教学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7):41-41.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