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精致化 |
范文 | 楼晓英 在长期的德育工作实践中,中央财经大学不断丰富教育主题,创新教育载体,完成了全员育人框架的整体构建,建立了一支支育人队伍,推出了一批批精品活动。2010年,学校明确提出“科学化、精致化”的德育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教育主题的科学化和规律性论证,精心构建学生成长发展辅导平台,实施队伍分层分类培养方案,德育工作全面向科学化和精致化迈进。 对高校德育工作科学化、精致化的理解 1.明确一个含义 谈到科学和精致,首先想到的是两者的对立面。在德育工作中,科学与杂乱、无序相对应,精致与粗放、空疏相对应。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掌握和运用德育的规律;德育工作的精致化指以科学化为前提,注重德育过程的精细和周密,要防止粗线条、空洞说教。 2.解决两个认识上的问题 一是德育工作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化和精致化。逆向思维,概念的提出说明了我们以往的工作不科学或不够科学,不精致或精致程度不高。例如,重教书轻育人、重理论轻实践、重运动轻常态等,在落实中会过多地表现为粗放,停留在表面,落到实处的少,深化的少,学生受益的不多。 二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科学化和精致化。这说明了科学化和精致化需要有前期的长期积累,需要经历粗放型和大量尝试失败、积累经验的重要阶段,而科学化和精致化是德育工作发展阶段中的一次质变,是更高层次的表现。 3.树立两个衡量的标准 德育工作做到什么程度算是科学和精致的,其衡量的标准有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性,强调德育过程要遵循德育诸要素的规律,德育方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是实效性,强调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落在细节,要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内化程度为检验标准。 辅导员年级工作组建设的科学化和精致化实践 1.年级工作组科学化和精致化实践的背景 从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10年历史看,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角色模糊期。在2006年前,学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称号,有叫辅导员,也有叫班主任,评优时或称为优秀指导教师,或称为优秀班主任,或称为优秀辅导员。 二是规范期。2006年开始,学校以中央16号文件下发为契机,统一辅导员称谓,明确专职身份界定,出台并实施包括工作职责、培训培养、考核评优等在内的系列制度和办法,顺利完成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为科学化和精致化奠定了基础。 三是深化期。 2009年,学校重点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明确9类专业发展意向;2010年,学校开始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方案,队伍建设的科学化、精致化方向进一步明确。 2.年级工作组科学化和精致化实践的机制 2010年9月,学校立足学生的年级自然属性和两校区的年级分割现状,在73名专兼职本科生辅导员中正式成立4个年级工作组,并在工作组中实施如下制度: 一是组长负责制。学校在各组选取一名有群众基础、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的辅导员教师担任组长,负责领跑团队和个体。 二是月例会制。各年级组一月一例会,重点开展年级学生特点研究、年级教育主题研究、实务工作研讨等。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学校将于2011年以年级科研立项的形式推动工作与科研的联动性。 三是科室对接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核心需求,学生工作部心理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就业指导4个科室分别与4个年级工作组对接,架起学校、部门与队伍、学生的桥梁。 四是时点调研制。除月例会制度,学校把工作组视为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在开学第一周、重大活动、重点维稳时期等重要时点不定期召开沟通会,及时为学校和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 3.年级工作组科学化和精致化的核心体现 一是抓住了相同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看,年级特点正变得越来越鲜明。年级工作组把握年级的共性特点,使得工作有规律可循。 二是把握了辅导员在德育工作最前沿的特点。正是由于辅导员深入一线接触学生,所以他们对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把握是最权威的。来自实践和经过研究的学生特点和需求是育人工作的黄金资料。 三是改变了辅导员埋头拉车多、抬头看路少的问题。工作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队伍从更高层次开展工作,有助于队伍个体的专业化成长,而不只是解决事务性问题的杂家。 四是实现了学校、部门、辅导员、教师、学生的高度融合。年级工作组运用组长负责制、月例会制、科室对接制和时点调研制的做法,在一个组里面实现了多主体的高度融合,做到了常规和时点、工作和科研的相互结合,突破了校区和学院的局限,拓展了队伍情感交流的空间等。 五是增强了队伍的职业幸福感和岗位归属感。辅导员要把工作做进学生心坎,除了拥有知识、方法、技巧外,最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以心交心。而辅导员只有拥有职业幸福感和岗位归属感,才能从事好思想和心灵的工作。因此,队伍的情感管理是高校科学化、精致化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除了制度管理和物质激励,学校着眼于队伍的团队文化和感情情绪,通过建立年级工作组加强了职能部门对队伍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深化了队伍的良性沟通与情感交流机制。 辅导员年级工作组实践对德育工作科学化和精致化的启示 1.要牢牢把握学生特点与成长规律 这是德育工作科学化和精致化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要求。学生特点随着外在环境和个体成长内在力量的变化而变化,对其进行动态的研究并形成规律是确保德育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因此,对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研究要体现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点、不同的群体身上,如普遍性特点、年级特点、性别群体、特殊群体特点以及个性化的特点等。 2.要开展德育要素的精细化设计 结合目前国家和高校的德育目标以及受教育者的需求,高校德育中的教育主体、教育主题、教育载体必然是多样化的,而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在高校,多主体育人是事实,同一主题的多主体育人也是事实,但如果多个主体、一个主题面对同一群学生时,德育工作的重复性、无序性就会凸显,就会不科学、不精致。因此,从受教育者出发,形成一个科学整合全校资源、精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内容体系成为当前的紧迫需要。 3.要在德育工作的常态化中实现深化和内化 一是要把运动式的变成常态化的,把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做法留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补,以发展的眼光予以创新和深化。 二是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内化,加强德育的实践教育环节,精心设计德育情景,真正实现思想的入脑入心。 4.要加强育人资源和育人过程的融整性 德育各要素、各环节环环相扣,必须注重资源的高度融合和过程的精心设计。这既要体现在大的机制设计上,又要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例如,网络德育,框架背后要有教育者的预期目标,表现上要符合学生的需求,话语上要用时代的风格,育人主体上要融合校内外各类正向育人主体等。 5.要凸显情感管理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德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是有着丰富思想和情感的鲜活个体,认识上升为信念必须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新时期,人本化的德育工作更要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因素,管理的重心要从制度管理转向情感管理,体现为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理解和支持。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常 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