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
范文 王京++王颖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直备受中央关注,在高校也一直被大力提倡。可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师资缺乏、教学管理松散、教学组织不统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德育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建立起健全的保障机制、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创新丰富的教学形式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帮助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一直备受党中央关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强调: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2012年,在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的要求。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各高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关注在实践课程教学形式、实施方法等多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明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而有些学校因为认识上的偏差、组织不足等原因仅仅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由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勤工俭学或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甚至把一些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关系的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也冠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畴。这些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但是只采用这一单一形式,不仅无法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而且也不能让学生领会实践教学的意义。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应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也必须具备这两个性质。由于资金缺乏、实践教育基地短缺、安全问题等多种原因,使得单纯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惠及大多数学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课程其教育内容应该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也是有计划的组织和实施的,但往往松散,不具备课程上的意义。因此,参加的学生更倾向于把此类型的社会实践当做“游山玩水”,活动过后的报告也往往应付了事。
2.实践教学的师资缺乏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导,也是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很难在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指导。首先,教师本身的精力有限。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为大班授课,学生较多。因此,在课上的热点讨论、情境模拟、上台演讲等实践教学中,教师都只能顾及到一些愿意主动表现的学生,而其他学生都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而且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即使去组织一些课外实践,也只能采取“放羊”的做法,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跟踪,从而影响了实践的效果。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不足。一些年长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年轻教师缺乏社会阅历和教学经验,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教学中仍不能脱离填鸭式的灌输,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再次,学校本身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培训,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不足。
3.实践教学的管理松散
实践教学虽然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同理论教学一样具有学时学分的规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的考评体系、完备的保障制度,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管理都比较松散。即使规定了学时和学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是按照理论教学来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不能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考评上更是没有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课上实践主要采用任课教师给每个学生的课下作业打分数的方式,随意性较大。课下实践也只要求学生上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而对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没有具体的要求。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全面性,不能对每一环节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也不能满足多种形式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达不到通过考核加强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4.实践教学的组织不统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上的组织者主要为任课教师,课外的组织者主要为校团委、学生会。这种组织形式容易造成两方组织者各为其政,使得课外的实践教学丧失针对性,不能形成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补充、持久发展。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和人员虽然在组织校内外活动上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和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并以任课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
国外德育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迪
1.美国
美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心理咨询、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展开,具有政治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实践教学方面,美国高校不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保护环境等社会政治活动和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服务类活动,还为学生参加此类型的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以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例,学校和周围社区没有围墙的阻隔,学生可以走出校门服务社区,学校和社区形成了一个连接体。学校还将学生在本科生期间的社会服务活动纳入了培养方案,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此类活动得到锻炼。还有的州通过专门的法案来支持学生的社会服务性活动,或规定必须参加此类活动才能毕业。有些州甚至建立了大学的跨区域联盟,以指导和协调各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服务活动。美国政府推行的为社会服务的“城市年”计划,也得到了美国许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在制度的保障下,美国高校学生都对社会服务活动抱有积极态度,学生中约有一半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活动。
2.英国
英国民众的道德素质普遍较高,是一个具有“绅士风度”的国度,其德育教育也有其值得借鉴的经验。英国高校的宗教课和道德课是其主要的德育课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被要求必须以“中立”的方式来讲授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去自我反省,探求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除了专门的德育课堂外,英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广泛渗透在文学、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中。例如:通过音乐课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公平感和协作精神,在历史课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英国大学对校园的布置也十分讲究,非常注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熏陶,著名的牛津大学就以其优雅的校园文化引发无数学子的向往。教师的个人品质和修养也是英国大学非常重视的,强调教师要以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来影响学生的个人品格养成。作为世界导师制发源地的牛津大学就规定,每名导师负责二十名学生,导师不但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还必须有良好的品德和社交能力。
3.日本
日本德育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其建立的大德育体系,即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在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合力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日本高校非常重视体验性的德育教育,包括自然体验、例行活动、家庭劳务体验和耐苦生活体验。这些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或艰苦生活条件下,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日本高校不仅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准备了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例如:日本大学的教授还会面临来自用人单位的压力。大公司会将毕业生的导师情况录入计算机,如果此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道德问题,公司就会减少对该教授的资助,甚至拒绝录用其培养的学生。在家庭方面,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的道德发展,还会通过记录家庭德育教育的教育手册和家庭教育笔记本跟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各社会团体、社区和企业也紧密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4.韩国
韩国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国民良好的道德规范。韩国高校一直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性”原则,所以实践活动不仅包括学校实践活动,还包括以自律活动为重点的学生实践活动。这些自律活动包括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环保教育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判断、自我思考和自我行动,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明星”教育法也是韩国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娱乐业发达的韩国,产生了众多的歌星、影星,这些明星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巨大,其语言、行为和穿着都会引发频频效仿。“明星”教育法正是利用了这种明星效应,通过邀请明星来校演出或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被邀请演出的明星会在现场互动中对学生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等。明星还会通过演讲的方式,讲述自己成功的历程,以此来激励学生。韩国德育课的考核也力求多样化和全方面,不仅要通过传统的笔试形式来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还需要考核学生的道德信念和态度、道德思考能力、道德实践能力。这样的考核要求也促使了教师素质的提高,韩国的德育教师都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取得专门的德育课教学执照。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在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将其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规划中,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资源上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
第一,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应当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形式、目标和要求,并保证相应的学时学分。实践教学计划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发展阶段来进行设计,在内容选择方面也应多听取学生的建议。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应把实践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使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其工作能力和绩效上得到反映,避免教师的抵触心理。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自身的专门课程外,还需要在各专业课中有所渗透。
第二,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应当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为核心,校团委、学生会紧密协作的组织体系。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主导作用。实践教学的相应课题和活动方案的提出应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学生的实践进程、报告撰写、团队和个人成绩评价也应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教师全面负责。其次,要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优势,由校团委、学生会负责联系实践基地和资金保障,组织协调实践教学的开展。这样的组织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效能。
第三,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后,人力、物力及时到位,才能事半功倍。首先,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作为实践教学主导力量的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很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学校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和能力的培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制度,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进行考察学习、专题调研等,收集鲜活的实践教学素材。其次,为了保证充分的经费,学校应建立专门账户,既要保证专款专用,使每笔经费都落到实处,又要提高经费使用的计划性。最后,面对实践基地缺乏的问题,学校既可以利用地方优势充分开发当地的人文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也可以联合城市社区、捐助站、福利院等建立社会服务基地;还可以和周边乡镇企业联合,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渗透在专业课的实习中,使实习基地成为实践教学的又一平台。
2.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科学的考核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由于实践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其考核体系需要多层次、多视角地加以规划和协调,既要能够考察学生的态度和认知,又要能考察学生行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都应作为考核的指标。考核的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学生课上讨论、演讲的情况和课外参与校园活动、实地调研、社会服务类活动的情况,还应包括对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考察。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并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奖励体制。在课程总成绩中,要适当增加实践课分数的比重,给予实践教学“一票否决权”。对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还可以在评优评先、入党条件上给予适当优先权。考核的对象也应具有全面性,不能只包括学生,还应包括教师和实践活动本身。对教师的考察可以根据实践教学形式,从活动的组织情况、指导情况和活动取得的成果等方面来考察。考核结果要和教师的职称晋升、津贴补助、绩效考核挂钩,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对实践活动的考核可从实践成果的质量、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自我提升度和活动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体制的建立要遵循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的原则,这样更有利于减少实践教学形式化和随意化现象,促使教师认真组织教学,学生积极参与。
3.创新丰富的教学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具有创新性,需要从多渠道、多路径积极探索新教育形式,建立课堂、校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平台。一是课堂实践教学。现代传媒手段可以被充分利用于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海量信息。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让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制作PPT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可以通过小班讨论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头脑风暴,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更好地贯彻和理解理论;二是校园活动。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与校园活动充分结合。校园活动包括各种学术活动、社团活动、庆典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加入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将更有利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此外,学生所置身的校园本身也能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诚信肯干的校园氛围都会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升;三是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环境来广泛展开。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是以社会调研为主,有太强的任务性,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一些社区服务、志愿者、公益类活动,更能从情感上让学生找到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和充实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欲望。学工部、团委等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禁毒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活动等也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此外,家庭也可以作为实践教学可靠环境。学校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追求。
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02191354210170);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北京市高校流行文化趋势及其引领机制研究”(SM201410038006)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郭纯平.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2]郭华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0(8):40-42 .
[3]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现状、问题与原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3(2):108-112.
[4]陈其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70-73.
[5]阎占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8(11):179-181.
[6]卿定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53-57.
[7]熊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和长效机制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50-53.
[8]且国山.美国高校德育实践及启示[J].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13(4):37-40.
[9]张文军,王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与借鉴[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179-182.
[10]刘琳.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6(4):119-122.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