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基层党支部服务工作法研究
范文 刘筱毅
摘 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部署和新要求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既要履行原有使命与责任,又要面临全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此,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总结概括建立服务工作法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立各类有实效且受欢迎的服务工作法提供借鉴和依据;高校需要对基层党支部实施服务的工作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达到通过建立服务工作法、强化服务功能来创新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服务工作法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承担新使命、应对新挑战,需要以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创新和改进工作的基本着眼点,直面问题,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建立党支部服务工作法是由高校基层党支部落实服务师生问题倒逼而产生,目的是使基层党支部开展服务做到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避免由于对服务要求把握不当而导致服务不到位、效果打折扣等现象出现。这就需要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实施服务的工作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廓清其内涵、把握其要义、透析其规律、明晰其方法,紧密结合高校特点,通过探寻界定支部层面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工作抓手与支撑平台,总结概括出建立服务工作法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为各高校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各类有实效、受欢迎的服务工作法提供借鉴。
服务工作法应秉持的理念及其价值取向
1.服务工作法的理念
在新形势与新挑战面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回归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要求。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基层要更好地为师生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服务,无论在理论意义上还是在实践要求上,都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关工作在内容、方法和策略上也要围绕这一理念来确定、组织和展开。要引领群众、带领群众,就要关注群众利益、保障群众权益。党支部把师生放在心上,师生就会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共同为完成高校的中心任务而不懈努力地奋斗。党支部只有成为民意的响应者、温暖的专递者、正能量的撒播者、群众权益的守护者,才能成为推动变革、实现发展的启动者。既要将师生成长和发展作为党支部服务工作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要将推行党支部服务工作法作为在高校基层党的工作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新阐发。
党支部服务工作法要使基层支部的特点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就要以推动完成学校育人中心任务为目标,以服务实践活动为载体,从师生日常面临的学习、工作、生活入手,从切身利益着眼,察实情、以晓民需,寻突破、须出实招,办实事、方得实效。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原理,建立和实施党支部服务工作法,使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有方可依”,在高校建设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赢得人心、赢得工作主动,切实把师生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进而推动学校育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2.实施服务工作法的价值取向
同行政系统所具有的项目、经费等教学和科研资源的配置、调度权相比,党支部缺少实质性的资源配置。那么,党支部应该依靠什么来服务?党支部服务工作涉及哪些方面?党支部服务的动力机制到底应该如何建构?服务的价值指向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一一作出回应。服务工作法要求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关心师生的思想和生活,服务师生的成长与发展,维护师生的尊严,加强师生的权益维护,营造本单位和谐、舒心的人际文化氛围,培育和倡导正风正气,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实现的价值回归。服务工作法应体现以下有关的价值选择:
一是使高校基层党支部真正成为师生情所系、心所依的“主心骨”。一方面,应便于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优势,体现主动出击的工作要求,对师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要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做到感情上交流、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帮扶;另一方面,应使党支部能够充分体现党的组织优势,有效组织师生,共同搭建师生成长与发展的平台,提供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服务工作法既要体现党组织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又要体现“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的为民情怀。当师生个人发展遭遇瓶颈或利益诉求需要表达时,如果他们第一时间能想到找党支部倾诉并悉心听取党支部意见建议,党支部的服务工作才能算真正落到实处。党支部要以“用心用情”的真情实感、服务工作的实际成效,赢得党心、民心,取信于师生,真正使党支部为师生的情所系、心所依,成为师生的“主心骨”。
二是使高校基层党支部成为向师生传递关怀的“温暖源”。第一,体现关注师生现实需求的要求。党支部既要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又要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关怀,广泛调动师生的主动性,激发师生的内在潜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第二,要做好师生心理压力的疏解工作。党支部既要努力帮助师生排解思想压力,又要对师生进行正面的意识引导和负面的情绪控制。第三,要体现对师生的情感关怀。组织既要尊重师生的人格、尊重师生的情感,又要增强师生的幸福感、消除可能存在的孤独感,建立情感纽带,使其真实感受到“组织与我在一起”。与此同时,党支部既要将为师生积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又要适时适度地对师生个人的心理预期进行调适。
三是使高校基层党支部成为师生成长与发展的“助推器”。第一,推动师生发展成长平台的搭建,围绕“立德树人”搭建平台,助力师生发展成长;第二,建立服务工作“内部”整合与“外部”协同机制,包括协调系部行政工作赢得主动、报备上级赢得支持、借力教代会组织赢得帮助;第三,修复再造基层党组织关于师生利益诉求的整合功能,建立救助机制,重塑利益结构,促进群众利益的实现;第四,落实服务承诺责任制,保证师生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说法”,维护师生的尊严和权益。
服务工作法的工作机理
高校基层党支部服务工作法的理念支撑、价值体现、效果的达成,要通过建构相应的工作机理,使之具象化、显性化。
1.服务工作法的意义建构与原则
一是意义建构取决于目的性。党支部应该就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进行分析和研讨,并形成共识。例如:每年年初,教学系部的教师党支部针对系部行政的年度工作计划,同步制定党支部服务工作计划,做好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在队伍人员上的保障;每学期初,教师党支部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服务师生的工作重点及项目安排等。
二是价值选择决定工作原则。服务工作法要坚持的原则主要包括: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由实际问题确定服务动机;突出融入性原则,将服务工作融入育人工作;实现“零距离”原则,拉近与服务对象的心理距离;体现实践性原则,服务要具体并有实际效果;实现迅即性原则,掌握服务需求相关信息应及时。党支部要注意把握新时期服务工作的特征和内涵,注重需求分析及需求心理研究,注重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2.服务关系定义与信息传递
一是服务的主客关系的设定。一方面,组织对个人的关系,主要存在于党支部与党员之间,以及党支部与群众之间。例如:师生向党支部表达利益诉求、党支部为师生建立救助救济基金、党支部化解师生个体间的矛盾纠纷等。另一方面,组织对组织的关系,主要存在于教师支部与系部行政之间,支部与其所属的上级党组织之间,以及支部与本单位教代会等组织之间。例如:教师支部与系部行政的教职工利益会商制度、教师支部与系部行政在服务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党支部根据师生重大利益问题向上级组织的报告报备、教师党支部向本单位的教代会通报服务等问题。
二是信息传递属于“突触”功能的体现。第一,“递质”的时效性。党支部对师生的困难,第一时间要知晓;师生有了困难,第一时间愿意找党支部。第二,“递质”的充足性。党支部要主动与师生个人沟通,如主动约谈、定期探访、建立师生“沙龙”;师生个人向党支部反映需求,如师生向支部预约、支部建立反映民意的常态化“建议池”。师生对某项服务是否有足够多的需求,党支部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以此为分析研判和最终制定服务措施提供前提。第三,“突触”传递的双向性。主要是指党支部与师生个体信息沟通的互动式安排,首先是保证服务需求信息传递的充分性、有效性,同时便于党支部对师生个体的心理预期进行调适。第四,“突触”的可塑性。党支部服务师生的功能与内容、沟通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选择,只有随着服务工作实践,实时加以调整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对党支部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服务的内容与载体建设
一是关于服务内容。第一,服务教学工作,塑造师德,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党支部定期举行师德师风论坛,交流思想,形成共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第二,服务科研创新,创造一流科研成果。例如:教师党支部与系部行政一起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凝心聚力、服务为本,营造优质的科研环境;推动服务人才培养任务的落实,搭建平台,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第三,关注教师发展,贴近教师需求,搭建良好工作学习平台。例如:教师党支部牵头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促进科研合作;定期组织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职业发展;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提高教学水平。第四,重视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催生学术成果。例如:教师党支部定期组织博士科研论坛,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推进科研团队建设;推动科研项目申报,帮助青年教师争取科研项目。第五,关心教师生活,减压减负,构建和谐氛围。例如:党支部实行青年教师谈话制度,关注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关注教师困难群体,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第六,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育人质量提高。例如:加强教育,端正学风、研风,党支部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搭建平台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教师党支部施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党支部出面积极牵线搭桥,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等。
二是关于服务载体建设。党支部要以定位服务项目为切入点、以建设服务平台为着眼点、以注重服务资源整合为要求,来加强服务载体建设。例如: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实行“服务承诺+工作台账”“解决难题+具体活动”“结对帮扶+服务项目”,已被证明是有生命力的实践途径。党支部要引导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如通过设立师生矛盾调处岗、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导师制等方式,组织所属党员有序参与服务师生的工作。
4.实施路径与流程设定
服务工作法实施路径的选择、工作流程的细化是决定服务工作法实施效果的关键。一般需要经过以下过程:提出(获得)服务需求信息;支部建立服务信息台账;支部组织对服务需求进行调研、论证与评估;支委会研究审议并提出初步措施;支部征询意见(对师生个体,或在党员群众范围内,或与系部行政沟通);支委会形成意见(提出服务措施,或与同级行政沟通,或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或向教代会等组织通报);服务措施实施(建立服务落实责任制);意见回复。
党支部要将服务流程在本单位范围内公之于众,只有明示规定性,才能保证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只有保证服务流程的稳定性,才能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服务工作法的评价及外部保障
1.评价体系建设
对党支部服务工作实施效果的评价,要按照“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互结合”“支部自评、师生评价、上级评价互为补充”的原则。要建立健全党支部服务工作考评体系,尤其要注重增加师生在考评工作中的话语权,拓宽师生参与评议的渠道。
在党支部考核层面,教师党员认真记录联系服务师生的活动情况,并定期汇报给教师党支部,党支部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党员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学院考核层面,学院党委(党总支)要将教师党支部实施服务工作法的情况作为党支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2.保障及工作要求
高校院系级党委(党总支)要加强对所属党支部实施服务工作法的领导;要积极开展培训,加强工作指导;要组织开展好工作交流,对实施服务工作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表彰推广。对工作进展和成效不明显的党支部,高校院系级党委(党总支)要及时加以督导,帮助党支部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施困难和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等支持。与此同时,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结合实际,在其所覆盖单位建立和实施党支部服务工作法。党支部书记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具体抓、抓具体,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在基层支部层面善谋划、出实招。建立和实施党支部服务工作法,将有助于把高校基层支部的服务功能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落到实处,这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卜 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