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肖章柯+++杨鹏+++冯爱秋 摘 要:综合“教学过程”和“过程管理”两个层面的含义界定教学过程管理的概念,并介绍了通过实施制度建设、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性投入、推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等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举措。阐述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对于高校构建教学质量标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最终对提高地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过程管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教育质量问题,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提出:“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而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前期建设基础薄弱和生源特点,面临的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于高校构建教学质量标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提高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管理的内涵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众多学者对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进行了多元化的界定,但究其根本,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整体层面来看,高等教育质量的一般性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内在相关的维度:为教育所提供的资源质量(投入),教育实践过程的质量(过程),结果的质量(产出)[1]。而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是经历了输入(招生)、人才培养(过程管理)、输出(毕业生、评价)三个环节。由此可见,教育实践过程的质量或者人才培养过程应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重点关注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要素,有重点地实施,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旨。 教学过程管理究其含义可从“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的“过程管理”两个层面去综合考虑。关于“教学过程”,有学者认为:高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或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而关于“教学过程”的构成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等,有的学者提出:高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五种因素构成,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因素,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活动则是教学过程中的媒体因素[3]。而“过程管理”则是管理学中的概念,所谓“过程管理”是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中的运用。根据 ISO9004:2000 标准,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过程具有的特性为:任何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任何过程都包含有一定的资源、活动和程序;输出结果与输入相比,其价值增加了,这个过程具有增值性;通常过程与过程之间具有联系性,往往一个过程的输出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一个过程被认识,而且找到变换方法时,才是可控的过程[4]。据此,教学的“过程管理”可以说是学生提高学习效能、实现教育增值的过程,关注人才培养的增值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管理可以认为是“教学过程”的“过程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对影响人才培养的教师、学生等关键环节和要素,借鉴、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 ISO9000 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不断地改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过程管理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教学关键环节进行管理,强调教育增值。 地方高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实效 在我国实施首轮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各高校已逐步建立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其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地方高校亟须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使之行之有效,必须对这个教育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与配置。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生成过程的分析,寻找保障质量的关键控制点,运用制度、程序、规范、文化等实施控制,从而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5]。高校教学过程管理既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对教学过程管理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旨在集中学校的精力,着力于完善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监管,强化人才培养薄弱环节的建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就是抓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增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实效。 2.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学习效能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到来,如何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成为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而地方高校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任务,面临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投入不足和自主性不强的难题。对学习时间的研究发现:一方面,在选拔性较低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学生在娱乐方面的投入程度甚至超过了在学习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行为不良化倾向明显,课堂学习参与状况差、逃课、不完成课程指定作业、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现象频发[6]。教学质量来源于教学过程,而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素。因此,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管理好关键控制点,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对学校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以此来影响教育结果的输出,优化提升学生学习行为,增加学生学习效能。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需要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增加师生互动,同时需要构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投入的有效机制[7]。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举措 1.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地方高校要针对生源特点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视教学质量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进行观念创新,与时俱进,树立促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观。北京联合大学2010年出台了《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等文件,从总体层面狠抓教学管理,尤其是教学过程管理,促进优良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品质提升计划”里以“整合、优化、凝练、提升”为教学工作思路,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以及实践教学效能、教师执教能力、学生学习效能、教学管理效能等八大子计划的提升为重点,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教学过程管理打造了良好的顶层设计,学校围绕“教学品质提升计划”构建了教学过程管理长效机制。 2.制度建设,构建教学过程管理的教学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特色性。其动态性表现为质量标准的设定要以现在和将来的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而其特色性则表现为质量标准的制定要以培养人才的质量优势和创新模式为依据[8]。地方高校要借鉴ISO质量管理理论等管理理念,着力创建关键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制度,形成既基于学校的自身定位和发展,又借鉴具有可比性的外部质量标准。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出台了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在教学内容建设上出台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课程建设标准与规范等;在教师管理和激励上出台了《优秀教案评选办法》等制度,对本科教学工作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教材建设与选用、考试组织与管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开展专项检查,细化质量标准,保证原则性的质量标准得到执行与落实。 3.创新举措,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实现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关键是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地方高校作为教学为主的院校,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别差异,通过创设、调控、利用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9]。学校创新教师培训举措,牵手重点大学,开展了重点大学课堂观摩学习活动,通过聆听优秀教师的讲课,促进学校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出台了《北京联合大学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名师团队示范教学项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广大教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4.过程性考核,强化学生学习性投入,提升教学过程管理的效能 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而言,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10]。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地方高校要改进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监控机制,改革评价方式。在源头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压缩学时学分,为学生预留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课程学习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监控工具,监控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进行自动预警,实现教师督学,促进学生协作式、自主式学习,强化学生学习性投入。学校改革评价方式,实行“3+X”考核方式改革,推进形成性评价在全校的实施,并出台了《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5.基于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作为教学过程管理的抓手 网络辅助教学促进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了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网络辅助教学促进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与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教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性投入,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学校于2003年引进“黑板”(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并全力推进平台资源建设及使用,辅助传统教学,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该平台现有近5,000门课程,90%课程内容板块丰富齐全,课件资源容量1,000余GB,学生日访问量达万次。学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范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建立教师、学院、学校三个层面的网络辅助教学运行监控体系,对网络辅助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保障实施效果。 地方高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增强高校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投入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违纪情况明显减少,学习风气得到根本好转。但教学过程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过程,对教学目标的保障作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进一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更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参与和投入等,这都需要高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众多学者的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1). [2]叶志明.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新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14). [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5. [4]岑咏霆.质量管理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7. [5]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高教,2009(2). [6][7]鲍威.未完成的转型—普及化阶段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l). [8]刘录敬,陈晓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现状与前瞻[J].社会科学家,2010(7). [9]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1. [10]栾波,孙爱伟.基于BB平台的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陈 栓]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