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骨质疏松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范文

    任晓华

    【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被我院骨科门诊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膝关节炎患者76例,分析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疗后,76例患者的关节切口属理想愈合形式(一期愈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15±1.65)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治疗前为(37.18±3.39)分,治疗后为(83.36±5.64)分,随访中经X线影像学观察,膝关节假体的位置及力线均良好 , 髌骨轨迹良好,未见假体松动,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膝关节炎(尤其是伴有内翻畸形的患者)效果显著,同时术前及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关键词】骨质疏松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

    2016年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统计,201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达到了2.13亿,这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此类疾病属代谢性骨科疾病,病发原因是由于患者骨量明显降低或散失,致使患者骨组织结构发生一定破坏,尤其是骨脆性明显提高,诱发全身代谢性骨病[1]。临床报告中显示,2016年老龄人患骨质疏松疾病的几率约为36.5%,并且女性的发病率更高,占骨质疏松患者的59.3%,骨质疏松性膝关节炎患者也逐年增多,常伴有膝关节内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2]。本文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性膝关节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膝关节炎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的诊断标准,经影像X线、CT、MRI检查确诊(骨密度T评分<-2.5分)。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4.99±4.31)岁。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为膝关节疼痛、膝关节畸形、屈伸受限等。 X线片检查示:患者膝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膝关节退变严重,内侧间隙为重,髌骨明显增生,骨赘形成。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本研究,同时排除休克、精神性疾病、严重肝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手术方法

    1.2.1 术前治疗

    术前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持续给药,碳酸钙D3片剂(国药准字H10950029)口服,600mg,1次/d;骨化三醇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30491)口服,0.25ug,2次/d,术前持续用药30天。同时术前对患者患肢行三维重建及螺旋CT扫描。

    1.2.2 术中治疗

    术中治疗需分析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持续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并于膝前正中切口及內侧髌旁入路进行手术。打开关节囊,将髌骨外翻,屈膝90°,清除关节周围骨赘、清除增生滑膜、松解内侧副韧带、切断前交叉韧带及半月板,股骨髁间开髓,股骨采用髓内定位 , 外翻 5°~7°,外旋 3°左右截骨,胫骨采用髓外定位,胫骨截面后倾3°左右截骨, 截骨完成后清除骨赘 , 充分暴露关节囊 , 检查膝关节屈伸间隙及下肢力线 , 安装试模 ,使关节两侧软组织的张力处于平衡状态。测试关节间隙合适。安装适宜假体后应用骨水泥固定,将髌骨去神经化处理 , 修整髌骨。放置引流管1枚,逐层缝合伤口。术中依据不同病人情况决定是否需植骨处理。

    1.2.3 术后治疗

    术后抗炎3 d,术后 24~48 h拔除引流管,术后应用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行抗凝治疗,7d后停止治疗。同时,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90d。手术完成24h后对给患者用塞来昔布药物(国证字号:H20120355),用药剂量350mg,每日正午使用1次,7d后停止治疗。术后2天开始进行功能恢复训练[3],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后2周拆线。随访6~12个月时,给予测量骨密度。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术中并发症情况。

    (2)治疗1d后行摄片处理,记录患者的HS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治疗后,76例患者的关节切口属理想愈合形式(一期愈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15±1.65)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治疗前为(37.18±3.39)分,治疗后为(83.36±5.64)分,随访中经X线影像学观察,膝关节假体的位置及力线均良好 , 髌骨轨迹良好,未见假体松动,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3讨论

    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原发性关节炎与患者年龄增长正相关。在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炎的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存在合并骨质疏松症。因此需重视分析此类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得到对应的手术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术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改善患者的骨质。

    骨质疏松症会使患者的骨量显著降低,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的骨密度含量下降更为显著。其原因是由于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的骨质发生了一定改变,出现骨小梁呈纤细状,皮质较薄,并且部分骨质存在骨折情况[4]。同时,骨脆性指标提升,也会在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骨折,但对这部分患者的临床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其原因有:①若术中患者的体位不正确,或是使用的牵引方式不合理,都会加大术中骨折现象。相关统计,由于术中对骨组织进行了牵拉,会提高术中骨折发生率至少6倍以上。当患者的骨小梁组织呈纤细状,其分离几率提高,尤其是皮质骨过薄可能会加大固定假体的难度。②骨水泥有固定作用,但相对的也会引发术中并发症,如骨水泥颗粒可以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质细胞与破骨细胞相结合,也会加大骨折几率。③若部分患者的骨质细胞存在一定的缺损现象,需巩固假体的固定效率,为降低术中骨水泥的置入量,常需骨移植手术,但这部分患者的骨质功能较差,并且较难有适配型骨源,因此难免需要使用异体骨进行固定。但是,这一技术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部分异体骨产品质量较差,可能会在术中导致排斥反应及术中感染情况,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是极其不利的。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了针对性治疗,选择了对应的围术期治疗方式。其中,该方式的主要操作流程是检测出患者的骨密度情况,从而判断患者骨质疏松症状。要求患者在术前30d持续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钙尔奇药物,这能提高患者的骨质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期手术的效率。同时,术前还需进行全身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处理,能对需要移骨患者治疗提供有效支持。经术后观察发现,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明显改善,术前及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功能康复治疗,还能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此外积极对患者行随访治疗,能及时发现患者假体是否存在松动的情况,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预后是有利的。最后,骨水泥使用中,需将其固定至骨界面处,以提高骨质的固定强度,对提高假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有利的[5]。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膝关节炎(尤其是伴有内翻畸形的患者)效果显著,同时术前及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参考文献:

    [1]杜勇,赵福亭,董永伟,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028(004):319-320.

    [2]苏伟平,雷鹏飞,谢杰,等.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内翻畸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1928-1932.

    [3]赵栋,马信龙,王文良,等.加速康复外科与传统治疗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7): 519-523.

    [4]张兰霞,缪建云,陈建明,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度骨质疏松TKA围手术期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033(010):1082-1083.

    [5]孟祥琨.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前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的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11):268-27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