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财经类高校法学课程课堂教学秩序:问题、成因及解决路径 |
范文 | 张美红 [摘 要] 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重要。目前,财经类高校法学课程课堂教学秩序普遍存在隐性逃课、懈怠参与、迟到和早退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应从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契合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及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 法学课程 ;课堂教学;教学秩序;隐性逃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84-02 秩序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1]课堂秩序是指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情境中为达成预期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情感、智慧交流的有效互动的活动状态,[2]它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彼此矛盾、冲突,最后相互妥协,达成一致的产物。课堂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授课效果,因此有必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切实采取措施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 财经类高校法学课程大多数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虽然课程内容,尤其是总论部分不乏有法学基本理论的介绍,但若要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则和案例来诠释和解析。因此,如果不针对法学课程的特点进行授课,就无法使课堂秩序保持好的状态,以使课堂教学有效顺利地进行。 一 财经类高校法学课程课堂教学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隐性逃课 隐性逃课是和显现逃课相对而言的,前者指学生虽然端坐在课堂,但心早已游离出课堂之外,沉浸在另一个环境或者世界之中,比如,上课在手机上不停的刷屏,发短信,用微信或者QQ聊天,玩游戏,带着耳机听歌、看电影,看小说,做其他课程作业,甚至睡觉等行为。[3]后者指学生无正当理由随意旷课的行为。前者成为低年级学生逃课的主要形式,后者在高年级(尤其是大四)学生中较为普遍。 2 懈怠参与 这主要指学生上课不携带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和工具,比如教材、笔记本、不专心听讲、对老师的即兴提问不主动回答、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怠于完成等行为。这些懈怠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点点减灭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在这种课堂中,老师唱的是“独角戏”,承受着莫大的煎熬,所谓“教学相长”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根本无法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老师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 3 迟到和早退 由于课程老师不可能经常进行点名,对学生并非十分熟悉,加之又是考察课,因而,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 [摘 要] 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重要。目前,财经类高校法学课程课堂教学秩序普遍存在隐性逃课、懈怠参与、迟到和早退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应从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契合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及不斷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 法学课程 ;课堂教学;教学秩序;隐性逃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84-02 对这样的课程重视不足,认为即使迟到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老师也不会将其行为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中予以扣除。更有甚者,趁老师在黑板板书之际早退,或者在课间休息期间“一去不复返”。即使老师发现了,也无法记录在册,因为老师不记得涉事学生的姓名,又由于是全校公选课,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院系,因此其他学生也不一定认识,因此,老师无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惩罚以示警戒。结果,同样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的顺利有效进行,而且还会引发模仿效应。这种迟到、早退现象在法学专业考试课课堂教学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总的来说要比全校公选法学课程课堂教学秩序要好些。 二 财经类高校法学课程课堂教学秩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学生层面的原因 从学生层面来看,之所以出现上述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原因在于:第一,认识上的偏差。本人曾经对自己所带的法学课程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上课的目的是为了修满学分,只要出现在课堂上,没有落下老师的点名就可以了,至于是否要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并不重要。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大学是一个自主的环境,是否上课,如何听课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在法学课程公选课、辅修课、考试课等课堂中就会出现隐性逃课、懈怠参与、迟到和早退等破坏课堂秩序的现象。第二,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由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巨大,部分学生更侧重于对近期与自己就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事务进行关注和学习。比如,大四的学生即使来上课,也是在看考研或者公务员考试的书,而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者在课堂上看英语备考四、六级或者雅思,而对老师的课程有意漠视。第三,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部分学生之所以隐性逃课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学生精神。加之外界诱惑很多,对于未来很迷茫,尤其是网络上发布的一些消息,极大地干扰了学生听课的集中度,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第四,责任感不强。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出现干扰课堂秩序的行为还因为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没有意识到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一份子应该好好学习,在大学期间积累厚实的知识,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教师层面的原因 教师对于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课堂秩序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照本宣科,进行机械教条式的讲授,缺乏生动性和艺术性,学生就会感觉很无聊,逐渐失去继续听课的耐心,结果不是玩手机就是打瞌睡,或者思想飘出课堂之外,等等。第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众所周知,法学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规则,抑或实践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的教授内容陈旧,没有及时注入相关法学领域新的发展变化内容,与当前的实践脱节,不能把握理论前沿,观点缺乏新意,就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以至于出现干扰教学秩序的情形。第三,考试难度低,对学生缺乏挑战性。由于学生在查看自己的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之前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并不情愿制止或者纠正,管理松懈,不仅如此,为了不让学生有意见,在出考试试卷时有意降低难度,提高通过率,以期学生给与较高的评价分数。 3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层面的原因 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建立和维护除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外,还需要学校建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制度提供保障。对于显性逃课,通常有明确的校规校纪和严格的评价制度约束和规范。但是,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破坏教学秩序的现象,如隐性逃课,并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行为。其次,大班授课(主要指全校公选课)不利于教师管理课堂。大班授课虽然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资源,却不利于师生互动,不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对于老师来说,只要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多数情况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最后,考试考评机制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并没有纳入对学生的考评范围,导致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隐性逃课、懈怠参与、迟到和早退等行为不愿意多管。 三 财经类高校法学课程课堂教学秩序完善的路径 1 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点燃其学习热情 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和维护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这就要求法学课程老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目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大学里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尤其重要。就法学课程而言,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增加相关法律规则的解析,以及案例的分析。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规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提前“演练”。二是要迎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兴趣是使学生安心专注听课的最好保障。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来组织教学,要达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聽的也津津有味的境界,而不是听的昏昏欲睡。在法学课程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案例视频,或者相关的法律短剧以吸引学生。 2 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单一很难将学生的心留在课堂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巧妙设计生活中的法律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法”,和法律是如此的贴近。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抗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法律理论和规则的理解,提升学生上课的成就感,以及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的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纠偏补漏,将法律正义观传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守法,护法,有法律意识,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公民。 3 学校要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将对大班授课进行“瘦身”。大班授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和提高办学效益。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如由于教师课堂控制能力有限,无法关注到学生个体,导致“责任分散”。因此,应将大班进行瘦身,划分为若干个小班,每个班级学生数以不超过五十人为宜。第二,应健全学生考评机制,将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纳入对学生的考评范围内,以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纠正纠偏时有制度保障。最后,考试的方式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法学课程特点制定不同的考试方式。比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侧重考察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和规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小组交流等因素计入考试成绩,规定一定的百分比。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法学课程如法理学,则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学术思维,将论文写作作为主要的考试形式,等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624. [2]尚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型课堂秩序及其构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5):132. [3]刘新华.大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与课堂秩序建设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9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