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方本科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初探
范文

    黄桂媛 刘少坤 陈东

    [摘 要] 对地方本科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并认真研究了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城市管理;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66-03

    城市管理专业是钦州学院2014年申报并获批的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重点培养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社区管理等相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是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城市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并让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是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一 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构成

    我校城市管理专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每个学期都安排有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安排有两个学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课程(2周)、两个学期的专业见习(1周)、第四个学期的专业实习与实践(6周)、第七个学期的岗位实训(8周)、第八个学期的毕业实习(8周),此外还有专业课程本身配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城市管理实训、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训、SPSS实训、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训等,实践课程总共的学分是48学分,占总学分的25.26%。

    二 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1 分散实践,学生积极性不高

    社會调查与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就社会的某个现象进行调研进而撰写调查报告,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基本上都是采取学生分散实践的方式,由负责教师出相关的调查题目,要求学生针对社会某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自行开展调查工作,并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而,这样的实践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都是应付了事,自己去调研也是走过场,随便看看,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细节,如何跟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等问题都很少去思考;有的学生认认真真去调研了,但是由于经费、精力等方面的限制,调研的面窄样本缺乏代表性,也无法很好地锻炼自己;甚至有的学生都没去调研,在网络上媒体上搜索相关的资料应付写完调研报告完事。这些不积极的行为导致我们的实践课程很难达到要求的效果。

    2 专业见习效果不够明显

    专业见习活动设置的初衷是要求学生对校企共建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增加学生接触现实的机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以后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受专业性和地域性的影响,我们的专业见习活动一般都是到市政管理部门或者城市应急评价中心参观学习,学生没办法亲自动手实践或者参与管理工作,故整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处于游离状态,走马观花、兴趣缺乏,见习后撰写的见习报告也是应付过关,欠缺对见习内容的深刻领悟,严重影响专业见习的效果。

    3 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的机会难求

    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本身可以给予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或参与管理工作的机会,但是由于城市管理专业基本上服务于市政管理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或者街道社区,且由于当前对城市规划化管理不够,数字化城管系统尚未导入等问题,社会对城市管理专业的需求比较有限,对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更是难求。就算是通过学校,学生进入相关部门学习了也感觉到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大,仅仅是处于一些文秘类的工作罢了。这导致学校辛苦给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觉得无所事事,实习单位也觉得这些实习生的到来对单位来说是一个负担,还得专门花心思教实习生如何工作,长此以往双方达不到利益的双赢,这种校企合作基地就很难共建下去,学生实习之路就越来越难走。

    4 专业课程本身配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部分专业课程在专任教师讲授理论课后会有一个学分的实践课,但是由于城市管理专业是一个新专业,专业配套的软件开发不够,无法安排学生更好地实训;还由于专业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欠缺经费的支持,学生外出花费高并且存在安全隐患等,最终这些实践性课程无法落到实处,任课教师最后会给足学分但是学生在这过程中的收获不大。

    5 实践类课程成绩评定的方式不够科学

    一般来说,实践类课程的成绩评定,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提交实践鉴定表或者学习报告,然后由负责该实践类课程的教师审阅实践鉴定表或学习报告来打分。但是由于学生对待实践类课程的态度不同,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鉴定表和学习报告的撰写往往会出现草草应付、抄袭程度严重、学生之间的报告相似度高、深度不够等问题,而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无法时刻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见习过程,只能凭鉴定表或报告给出成绩,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某个学生可能压根就没去参与实践,但是他查阅很多资料所撰写的报告内容丰富且写字工整,这个学生得高分的可能性很高,反之亦然。故这种成绩评定方式不够科学,缺乏准确性和公平性。

    三 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设想

    钦州学院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城市运行的规律,能充分运用现代城市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性技术,结合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及NGO组织中从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安全与应急管理、社区管理等相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人才,解决目前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

    1 以“社会热点”为主的社会调查与实践课程

    社会调查与实践课程在我们城市管理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32学时(2学分),传统的方式对这个课程的设定是开学时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就社会的某个现象进行调研进而撰写调查报告,不需要授课不需要总结汇报,这种方式的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稀里糊涂地获取学分。在地方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学生需有扎实的专业本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需对政治经济有一定的敏感性,故社会调查与实践类的课程需破除传统的方式,任课教师需认真设计32学时的教学计划,首先利用6~9学时给学生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去哪里开展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的意义等。理论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给学生分组,一组大概5~6名学生,设定好每个成员的角色,要求学生选取当前社会感兴趣的热点话题,选定话题需拿出来给全班同学讨论并投票同意该话题的调研,这就要求学生选定的热点话题必须是大家感兴趣的,经过调研了解能增长大家见识的。第二利用16学时,大约是2~3天的时间给学生就话题去开展调研活动收集材料,并撰写调研总结。最后利用3~6学时由任课教师牵头做调研成果汇报会,分享大家调研得到的结果。这种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还能让大家的知识得到增长,毕竟都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肯定不能也不会走过场忽悠老师忽悠同学,也都会竭尽所能去做好相关的调研活动。

    2 开展任务式的专业见习活动

    专业见习活动在城市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为16学时(1学分),传统的方式对这个实践课程设定为责任教师联系共建基地、联系出行交通工具、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分组,然后就带学生到共建基地走一圈,在跟共建基地没实现共赢对接的前提下,参观见习都是依靠责任教师厚脸皮去联系单位得来的,并且集体外出活动有安全隐患,老师们都不太愿意参与,这导致此项实践活动开展不够如意,学生也深感收获不大。在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产学融合问题进一步深化,地方单位企业和高校找到共赢的点,近些年我们专业也在极力开展产学融合实践,比如说让基地负责人、企业领导到学校讲学,成为我们的兼职教师,我们也为他们单位、企业培养人才或进行在岗员工短期培训等,更甚派出我们的城市管理专业学生义务为他们做一些关乎民生调研和简单事务处理的工作。随着联系的深入,我们的见习实习单位获取就相对容易些了,那专业见习活动的责任教师就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让专业见习活动开展更富有成效的问题了。责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但是这个分组较之以前不同,以前的分组是仅仅出于安全考虑,小组长管理组员、负责组员的安全,教师只需要询问组长就知道组员的情况了,现在这个分组,还是分工,要求对见习过程的所见所闻分工做好记录、资料汇總、报告会PPT制作、报告会发言等,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要认真记录所见所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学生回报主题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决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切入即可。由此一来,责任老师也可以根据整个过程,小组成员的付出、成果、发言等来定最终的成绩,破除传统的单纯看学生撰写的实践鉴定表来做粗浅的判断。

    3 改进和完善各项实习活动

    实习活动在城市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占份额较大,有专业实习与实践6周(6学分)、岗位实习8周(8学分)和毕业实习8周(8学分),分别安排在第四学期、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鉴于实习活动的重要性,故必须让各项实习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实习活动锻炼学生的目的。首先安排在第四学期的专业实习与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为了更多地学好专业课,安排学生到实习实践基地了解工作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专业课该学什么样的知识,该怎么学知识,所以在学生外出实习前设置好跟专业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并且一定要注意也学生写好每天的工作日志,记录自己该做而不会做的事,在专业课更好地找到答案。第二,安排在第七学期的岗位实习,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知识了,检验一下学生能否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一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看自己哪个部分是不会的该学的,在剩下的最后一个学期中好好恶补一把。第三是安排在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这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为了避免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迷茫,给学生一定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能平缓过渡,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三项实习活动要真正发挥各自的活动,必须要学校、教研室、老师们积极努力找寻和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基地,而城市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工作涵盖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市容景观、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众多领域,而学生每一次的实习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分组去实习回来后必须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当然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类到不同的领域实习。

    4 案例导入专业课程本身配有的实践教学环节

    城市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有Spss实训、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城市管理实训、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训。Spss实训可以利用实验室的统计学分析软件来做课程实训,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工具来分析整理收集来的数据信息;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可以实验室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这个软件以钦州学院做城市标的,对标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和监控;而城市管理实训和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训可以用案例导入,任课教师可以寻找多个相关的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城市应急的案例,给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一个案例,学生利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得出案例的最终解决方案,任课教师再对该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讨论得出终极方案,这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从不断的查找资料、不断的讨论中增长自己的知识。

    5 改进专业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实践课程鉴定一般都是采取上交实践活动鉴定表这种单一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评定略显不公,故应多元化评价学生实践课程成绩,除了常规的实践活动鉴定表外,还要提交汇报PPT、工作记录、工作照片、工作视频等,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做成专业实践活动展板,让其他专任教师和其他年级同学对成果展进行评分,一方面由于城市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成果展能充分展示专业的特色风貌,另一方面也让其他的专任教师和不同年级的同学参与其中,对城市管理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会有一个新的启发。

    总的来说,地方本科高校走应用型发展之路,相关的专业也应朝着应用型发展,应用型发展中实践教学学分不可少,那么让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城市管理专业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要学校、二级学院和教师一起共同努力,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心理,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精心设置实践课程,一定会让学生练就扎实的本领,也会让这个专业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刚凤.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见习改革与实践—以铜仁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6,7(4):32-34.

    [2]高克新.对新升本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以铜仁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6):112-1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58:11